“渺渺晴波似掌平,五年五度此经行。一角青山篷背落,数行疏柳渡头迎。”如清代诗歌《过宛山荡联句》中所描述的场景,宛山湖千年的自然生态底蕴与人文价值交相辉映。
宛山湖湿地公园单元位于锡东新城东边的锡山S-park科技新城核心区域,东至宛山湖东路、西至联福路、南至大成路、北至宛山湖,总面积约1.55平方千米。该工程项目自2010年6月启动以来,便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及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单元总面积约311公顷(含水面),总造价约3.5亿元,是锡山区最大的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对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卫保洁全面提升
推进一体化保洁落实落地,整合路面、绿化带、小游园、道路两侧公共场所和沿路果壳箱、交通护栏等保洁管养要素,全面实施“一路带两侧,墙到墙、边到边”一体化保洁模式。根据阶段性重要节庆、重大活动,优化分级分类作业模式,全面提升城市门户、景区、商业街区、滨水空间等重要节点视觉洁净度和体验舒适度。对单元范围道路实施深度保洁,6条镇级道路按照一天2清扫、3冲洗机械化保洁模式,在机械化保洁的基础上,另外安排人员进行巡回保洁,确保路面暴露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15分钟,时刻保持道路干净整洁。
二、公厕保洁干净整洁
对单元内的3座公厕进行精细化保洁,加强配套设施的使用便利性,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制度,落实“三定”原则。严格落实专人保洁管理,实施1客1保洁,确保公厕干净整洁,无异味;按要求配备第三卫生间和无障碍厕位,充分考虑母婴、残疾人等特殊人群需求;免费提供厕纸、洗手液,配备小厨宝等,提升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河道整治成效显著
因地制宜连通辖区河道、沟塘水系,确保岸坡自然、生态,适宜不透水硬质岸坡;保持水体清洁,无黑臭、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实施生境改善工程、湖滨缓冲带修复工程、水生植物恢复工程、水生动物多样性恢复工程、生态鸟岛工程、蓝藻控制工程、运维平台工程和智慧化运维管护等。通过生态系统构建、生态抑藻、智慧化运维管护等措施,提升宛山湖生态系统多样性,实现宛山湖水生态长效管理。
- 城市家具长效管养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对标《无锡市城市家具导则》,实施城市家具区域性综合提升专项整治,持续增补、更换、升级美化城市家具,对宛山湖湿地公园内景观设施进行维修提升,拆除老化、破损的设施,新建安砌侧(平、缘)石96米、园路307㎡、木栈道64㎡、成品座凳60个、太阳能庭院灯80套。着力打造城市家具亮点,并把城市家具纳入“一体化”保洁管养。
五、交通设施优化出新
以全面服务民生为立足点,以全力改善交通环境为出发点,大力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提升行动,通过实施智能交通设施改造提升和道路违停及占道抓拍等措施,创造高品质道路通行环境。按照《无锡市城市家具导则》、《无锡市道路安全和管理设施设置细则(试行)》相关要求,落实大成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实现道路智能交通设施和道路违停及占道抓拍高标准改造提升。
六、城市绿化增色添藤
按照节约型园林绿化要求,根据自衍及宿根花卉品种多、色彩丰富、自我繁殖能力强、成活率高、易栽培易养护等特点,加大自衍及宿根花卉在城市绿化中应用。围绕宛山湖湿地公园重点区域,在主要道路两侧绿地边侧、绿化节点、景点周边等合适区域,结合现有景观绿化基础,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科学种植自衍及宿根花卉、藤本植物。在宛山湖湿地公园科技展示馆周边种植香樟、女贞、榉树、纳塔栎、银杏、乌桕、垂柳、北美枫香、黄山栾树、无患子等17种乔灌约880株;在大成路两侧栽植矮蒲苇、花叶芦竹、旱伞草、千屈菜、小叶黄杨、红叶石楠、金森女贞、杜鹃、金丝桃、柳叶马鞭草等50余种灌木、花卉和色带约27600㎡。
七、公共休憩空间利用提升
为打造最干净特色景区,打开良好对外窗口,利用闲置备用地块改造成宛心花田,占地约5.5万平方米,位于联福路与宛山湖西路交叉口,通过摆放主题雕塑,打造水景等手段,让这块闲置备用地重获新生,花田内种植有醉蝶花、百日草、马鞭草、粉黛乱子草等极具观赏性的多年生草花,为周边居民提供赏景出游的新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