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奔涌向前 触摸锡山“新”脉动——“活力锡山·新质生产力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圆满收官。来自中央和省、市25家媒体的36位记者代表齐聚锡山,深入科研院所、企业车间、城乡社区,用脚步丈量创新热土,用镜头笔触勾勒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图景。
科创高地,触摸“新质”引擎
无锡市南京大学锡山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聚焦细胞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是无锡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长三角集成电路工业应用技术创新中心以“政产学研用”协同,推动锡山“芯”地标崛起;极电光能宛山湖工厂作为全球首个钙钛矿全场景绿电园区,9次刷新组件效率世界纪录。
“让每一份光和热都不被辜负。”极电光能的光伏围墙与连廊让记者们眼前一亮。记者们不禁感慨,这里不仅是技术高地,更诠释了绿色发展的深层内涵。采访团在无锡市南京大学锡山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驻足良久,对前沿新材料、创新医疗器械等成果的快速转化赞叹不已:“从实验室到产业端的高效衔接,尽显锡山创新生态的厚度。”
产业跃迁,智造升级新图景
微茗智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破国外垄断,成制造业“数字大脑”;宝玛医疗以自动化装订系统推动微创医疗器械国产化;无锡洲翔的智能焊接机器人以±0.02毫米精度引国际经销商学习。普天铁心的“黑灯工厂”实现24小时智能生产,主导国家标准制定。“这里的机器人设备质量让我们非常满意,展现了中国顶尖的技术水平。”一位在洲翔企业车间学习设备使用要点的墨西哥经销商说。
新华社、江南时报、网易新闻等记者纷纷拍下了智能焊接机器人的机械臂。凤凰网江苏频道记者在报道中写道:“从乡镇作坊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蜕变,洲翔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而普天铁心的“黑灯车间”更让记者们震撼,“每十分钟,一台台精密的铁心悄然诞生,这座年产能达7万吨+的智能化‘黑灯车间’,正以‘工业4.0’为笔,在电力设备制造领域书写着‘中国智造’的新范式。”
文化赋能,城乡融合新范式
荡口古镇以沉浸式体验活化历史遗存,让华氏义庄、王莘故居等焕发新生;谈村影剧院转型乡村电影记忆馆,用“旧时光”场景与吴歌传承绘就乡村振兴样本。
“作为无锡首个整村翻建的试点村,近年来谈村的变化也正是锡山推动人文历史与经济发展交融互兴的生动注解。”新华财经记者在报道中如是写道。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镜头下的谈村,既有现代化社区规划,又留存着老电影院的温情,“这个乡村影剧院不但恢复了电影院的功能,还成了文化传承的基地,和村民体验精神文化生活的舞台,以及当地打造乡村文明的主阵地。”
荡口古镇的青石板路上,记者们则沉醉于“唐伯虎点秋香”的互动场景,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的碰撞,让古镇活成了可触摸的历史。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这场调研之旅让记者们触摸到锡山产业升级的脉搏,更见证了这片热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文化赋能为特色的发展新范式。未来,锡山将在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中书写更多新质生产力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