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锡山半年报正式出炉: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7.3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保持了近年来“仰角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
5.8%背后的含金量如何?今年以来,锡山坚决扛起“经济大区”责任担当,主要经济指标继续走在全市“第一方阵”,市对区重点监测的12个主要经济指标有11个指标排名全市前三。稳、新、热、暖,一个个关键词,透射着锡山经济的韧性和活力,高质量发展成色十足。
速度向稳
锡山经济之稳,稳在工业经济,稳在重大项目。上半年,全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212.71亿元,同比增长5.1%,排名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237.96亿元,同比增长8.3%,排名全市第二。
今年以来,锡山紧紧扭住扩大有效投资这个“牛鼻子”,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扩投资、稳增长,为经济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实支撑。上半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4.65亿元,同比增长8.4%,排名全市第二;其中完成工业投资181.07亿元,同比增长11.2%。
其中,省、市重大项目均超额实现“双过半”:9个省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86.2%,其中8个新计划开工项目开工率75%;5个列省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投资完成率98.3%,其中4个新计划开工项目开工率75%;60个滚动实施市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完成率91.8%,27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24个,17个计划竣工项目已竣工13个,开、竣工率均排名全市第一。
建设快马加鞭,招引持续发力。上半年,全区列市新增备案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个,其中50亿元项目1个。一个个重大项目稳稳落地开花,展现出发展的强劲脉动。
结构向新
“进”的步伐坚定,“新”的动能充足。经济的韧性,源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加快融合。面向“四新四强”产业集群和“3+N”未来产业,今年以来,锡山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上半年,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15.86亿元、同比增长7.7%,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9.0%。完成高技术产业投资110.69亿元,同比增长11.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3.1%。
建设科创载体、加大研发投入,锡山正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截至6月末,全区6个市级重大科创载体项目完成投资12.45亿元,当年投资完成率78.28%;建成面积39.1万平方米、排名全市第一,其中无锡锡山数字创意产业园建成试运营。
企业是锡山的底气所在。一体推进智改、技改、工改,强化产学研合作、校地企联动,今年以来,锡山高企、三类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育步伐加快。上半年,全区新增注册科技型企业807家,第一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3家。
消费向热
上半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53亿元,同比增长12.0%,排名全市第一。其中,限上单位零售额114.71亿元,同比增长18.4%。
热力全开的消费活力从何而来?一是汽车销售领跑全市,汽车销售行业在我区限上零售中占比59%,是限零、社零增长的重要支柱。抓住政策红利,上半年我区联动无锡市发放两轮汽车消费补贴,叠加同期以旧换新国补、省补红利,积极引导区内47家汽车企业开展各类促销,半年度汽车行业销售额突破63亿元、创历史新高。二是楼市福利频频加码,随着“锡山五条”政策效应释放,和居天元珑廷、东城·美的东望府等住宅项目持续升温,受到许多高学历客户青睐。在“以旧换新”和人才房票的叠加刺激下,上半年全区商品房成交面积18.0万平方米(网签备案数),二手房成交面积34.8万平方米(网签备案数)。三是苏超消费场景多元,抢抓苏超热点,以“全域是主场,全域促消费”为理念,锡山设置大屏观赛点位,举办“足球夜市”等主题活动,营造沉浸式消费氛围,带动苏超比赛日期间全区三大商圈消费客流增长约20%,为文旅消费注入新活力。
民生向暖
看经济发展的质量,既要关注宏观层面数据的高低,也要关注微观层面老百姓的获得感。就业,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也关乎经济循环的畅通。今年上半年,锡山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吸纳就业充分的优势,为广大大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环境。今年已举办相关招聘活动50余场,提供岗位4万余个,服务用人单位1.2万余家次。
有稳定的就业,才会有稳定的收入。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91元,同比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99元,同比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89元,同比增长5.3%。
回看上半场,奋进下半场。务实干、担当干、同心干,锡山将继续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既定目标,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为全市全省发展大局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