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锡东新城商务区坚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围绕“1个地标产业(电动车)+ 3个新兴产业(数字经济、车联网、精准医疗)+X个未来产业(合成生物等)”方向,不断激发锡东新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全力打造新时代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标杆。
传统产业“发新芽”
电动车产业集聚度高、特色鲜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集聚了雅迪、新日、台铃、金箭等众多国内排名前列、带动力强的核心企业,前五名电动车企业占全国电动车销售65%以上。电动车产业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冲刺千亿规模产业。
今年6月,无锡海易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入驻长三角(无锡)国际人才港。企业凭借其高度定制化、高性价比、专业高质的两轮车出海服务经验,可为更多本土两轮车品牌出海解决工厂与产品检验、海外市场营销、测评、物流、仓储、售后等方面问题,生产符合当地法规和市场需求的产品并顺利开拓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商务区电动车企业乘势而上,从跨境出海转向“品牌出海”,加速敲开国际市场大门。
新兴产业“长成林”
商务区以硬科技+国产替代为方向,布局车联网、精准医疗、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细分领域,招引了博世智能网联、天安智联、仙途智能等80余家车联网行业头部和创新型企业,培育了臻和科技、伯科生物、元码基因等一批精准医疗企业,集聚了帆软软件、微茗科技、中科惠软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隐形冠军。
今年4月,帆软获评国家级独角兽企业。自2018年总部落户以来,帆软聚焦商业智能、零代码双赛道发力,连续七年国内BI市场占有率第一,连续六年入选 “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入选“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销售业绩稳居“亿元俱乐部”,销售额从2017年的2.87亿元到2023年的14亿元,呈现突破式增长。
未来产业“快生根”
未来产业是面向未来并决定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实力的前瞻性产业。作为无锡东部高端产业集聚中心、锡山创新产业集聚区,商务区有责任、有能力、有底气在未来产业方面率先探索、加快布局,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竞争力、知名度的未来产业发展体系。
今年6月,无锡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研究中心揭牌成立。研究中心由郭子建院士领衔,瞄准“合成生物”这一商务区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方向,围绕合成基因组学、生物基涂层材料、生物聚合物材料、非碳生物基材料生物制造、其他生物制造类开展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服务。目前已开展多项产业化研究,包括新一代DNA生物合成技术、多聚磷酸盐生物医用材料开发等。
构筑高端“产业巢”
商务区坚定不移走“产业集群+特色专业园区”发展之路,累计投用科创载体约100万平方米,建成无锡车联网小镇、中国电子(无锡)数字芯谷、精准医疗产业园、映月湖科技园、金控大厦等特色专业园区及科创载体,中电智造谷、文景总部园、生命健康产业园等加紧建设,在建科创载体超30万平方米。
今年年初,电动车产业园、精准医疗产业园获评无锡市“465”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优秀园区。电动车产业园不仅成为无锡唯一以电动车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也成为国内规模最大、配套最全、辐射最强的电动车产业园区之一,2023年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精准医疗产业园围绕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重点布局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健康服务、高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学等细分领域,目前已落户香港上市公司高视医疗总部、国内创新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领先企业臻和科技、小核酸创新药研发企业润民医药、元码医学检验实验室等一批细分行业领域的龙头和科技总部企业。
打造系统“创新链”
商务区以宽的视野、大的力度集聚和整合先进创新资源,与中科院、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建无锡芯光互连技术研究院、无锡市南京大学锡山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无锡市区块链高等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打造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6个,在北京、上海、深圳、比利时(鲁汶)等地设立离岸创新中心。
今年7月,锡东新城商务区数字经济创新中心、立方匯无锡海创中心、智汇谷众创空间、无锡锡东新城海外人才创新中心(深圳站)等4家科创载体入选市级科技创业载体认定名单。一批先锋型孵化平台、引领型创新园区、示范型离岸孵化器,为商务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促进高端人才集聚、科创资源集成、产业创新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