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服务投资者 > 投资指南 > 投资向导

锡山区“创新突破年”活动实施方案

2021年,全区科技创新工作迈上了新台阶,率先出台加快科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一廊两区、双核多点”科创发展新格局。有效期内高企数增幅、新增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合同交易额、科创载体建设、新增省级以上孵化载体、离岸孵化器建设、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及省市区人才计划入选数等主要科技指标完成情况均在全市名列前茅。为深入贯彻区委五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集中优势力量向创新“高峰”攀登,加快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为加快打造高质量全面发展示范引领区提供更强支撑,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聚焦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建设“无锡靓丽东大门、品质活力新锡山”为目标,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抢抓太湖湾科创带建设 机遇,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锡山发展的最核心密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同频共振,建立产学研用金“五位一体”贯通机制,推进高能级创新载体建设、高水平创新技术攻关、高效能创新生态构建、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奋力打造长三角重要的产业创新策源地、一流的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二)目标任务 围绕争先创优目标定位,敢于攀高比强,勇于尽责担当,着力形成“一廊”引领、“两区”支撑、“双核”联动、“多点”协同的全域创新格局,努力在重点指标和重点任务上实现新突破(具体工作任务分解表见附件1)。 科创载体建设全面提速。全面启动锡沪路科创走廊建设,加快锡山工业芯谷科创社区建设,宛山湖生态科技城年内呈现立体开发形象;实施科创载体建设和科技赋能改造“双轮驱动”,新增功能完备的科创载体100万平方米。 高端平台支撑显著增强。落地重大科创平台5个、院士工作站1家;新建离岸孵化器5家,达成粤港澳大湾区合作项目3个,新建海外研发机构2家;引进科技型企业1100家,其中重大科创项目40个。 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1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1.1%,全社会研发投入超50亿元、 占比达3.95%,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675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230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70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50亿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2件。 特色品牌创建成效彰显。获批“国家火炬无锡锡山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区)和省级创新型示范区,年内完成省级高新区申报。 科技人才体系全面构建。引进海内外院士及相当层次人才5名,培育省级(含)以上重点人才计划对象10名以上,“太湖人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团队40名(个)以上,“锡山英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团队70名(个)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奋力在高能级科创载体建设上实现突破 围绕我区全域“1+4”功能区建设目标,积极呼应“产业集群+特色专业园区”建设,主动融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强力推进锡沪路科创走廊建设,尽快形成“一廊两区、双核多点”创新发展格局。一是全面启动宛山湖生态科技城开发建设。坚持“科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全面掀起新城开发热潮,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产业为引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及绿色能源三大新兴产业为主导,以探索未来产业发展布局为导向,高起点布局新能源低碳应用科技园、 数字及大健康产业园、宛山湖科创社区等创新载体空间,高浓度集聚各类创新要素,高强度拉升科技发展水平,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和太湖湾科创带交汇的战略支点,尽早建成面向长三角、面向未来的国际一流“生态科技城”。全面加强大院大所深度合作,以孵化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及“双碳”应用等未来产业为目标,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最全配套,以上海交大碳中和研究院、宛山湖数字及大健康产业园一期等高端科创载体项目建设为“引爆点”,加快启动集科技创新、研发试制、生活配套一体化的科创社区建设。二是全面开启载体建设新模式。探索科创综合体建设的路径和方法,加快制订建设实施方案,打造集产业园物理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共享配套和商务物管服务等为一体的科创孵化链条服务平台。以推进锡沪路科创走廊建设为抓手,依托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业芯谷科创综合体,依托商务区精准医疗产业建设生命健康科创综合体,依托无锡学院规划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科技城等综合体。以孵化场地为依托,以综合性孵化服务为手段,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三位一体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服务平台,提供政策、资金、咨询、市场推广和培训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健康发展。三是全面加快科创载体建设进度。在建载体抓进度,紧盯时间节点,强 化专班督导,重点推进映月湖科技园一期、锡山工业芯谷一期、映月湖数字谷一期及精准医疗产业园等项目提速建设,年内力争建成80万平方米(载体建设任务分解表见附件2,下同)。新建载体抓开工,尽早启动映月湖科技园二期、锡东创星港及东北塘科创园一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形成“高楼林立的科创载体”建设热潮。拟建载体抓推进,年内完成医疗器械产业园、锡山工业芯谷二期及映月湖数字谷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改建载体抓落实,加快推进“百企百楼科技赋能计划”,瞄准完成20万平方米改造工作目标,高质量完成东亭科创中心、蓝1982数字文化设计产业园及广电动漫一期等重点项目科技赋能改造,在东亭片区率先打造全市科技赋能改造亮点。四是全面提升现有载体发展质效。提升科创载体科学管理水平,积极引进有丰富资源和较强管理能力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载体和园区管理,形成专业招商、专业辅导、专业孵化的全链条科创服务。提升北京、上海、深圳等地6家离岸孵化器运营质效,通过离岸孵化引进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发展前景良好的科技人才项目100项,力争引进有效期内高企6家。充分发挥平台窗口作用,不断延伸创新“触角”,形成内外联动、互补共赢的发展态势。(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发展改革委、锡山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开发区、商务区、各镇<街道>)

(二)奋力在高端化科创平台构建上实现突破 一是全面加快落地平台建设。支持江苏集萃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与国内外顶级集成电路研发机构进行高端合作,积极推动车规级芯片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力争创“长三角集成电路工业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并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中心;支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无锡研究院提档升级,谋划新一轮校地合作发展;启动湖南大学无锡半导体先进制造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无锡碳中和动力技术创新中心及中科院计算所无锡芯光互连技术研究院在团队、平台及创新能力方面的建设,积极争创省级平台;启动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无锡)创新中心建设,打造专业化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成果转化平台(平台建设任务分解表见附件3,下同)。二是全面加快在谈平台落地。加快推动政府主导型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推进上海理工大学智能康复工程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无锡飞行汽车研究院、南京大学无锡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区块链研究院及中科院电工所尖端超导电磁装备技术研究院等在谈项目,力争上半年完成协议签订和机构设立,下半年实质性启动建设。大力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加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力度。以企业为主体,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探索以市场化手段建设科创平台新路径。鼓励标杆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和要素,协同攻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技术,支持连城凯克斯加大与中科院电工所及同济大学的合作力度,积极推进蜂巢能源锂电研究院、力神新能源研发中心、恩捷前沿材料技术研究院、华晟先进光伏研究院等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三是全面加快优质平台招引。围绕我区“四新四强”产业发展和特色专业园区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大院大所合作内涵,积极对接国内优质科创平台,参照江苏集萃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湖南大学半导体先进制造创新中心及无锡芯光互连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对接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园建设,服务并推动区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海理工大学智能康复工程技术研究院、南京大学无锡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平台对接医疗器械产业园、精准医疗产业园建设,服务并推动区内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示范模式,尤其注重与中科院系统各专业所及航天科工、中电科、中国电子等国家级院所合作力度,年内新增储备5个以上新型研发机构意向项目,力争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四是全面加快国际合作共建。支持骨干企业引进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设立或并购海外研发机构及“科研飞地”等;加强与香港理工大学等大湾区高校院所合作交流,吸引跨国企业、海外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来我区设立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及技术转移中心,支持布勒集团亚太创新研发中心尽快建成达效,支持台创园与台湾相关科研院所丰富合作内涵,助力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发展,完成省级以上引进外国人才专项项目申报8个以上。(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开发区、商务区、台创园、各镇<街道>)

(三)奋力在高质量科创企业引育上实现突破 一是有效高企引育行动。积极推进“小升高”计划,通过“孵化一批、申报一批、引进一批、提升一批”,打造更强的创新企业主体集群,推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企业的招商和培育力度,打好“移大树”和“育小苗”组合拳,力争招引有效期高企达20家。二是创新企业培育行动。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做大创新型企业基础体量,加快形成梯次培育的格局。加快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有机衔接的创新型企业梯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数260家,全区三类企业入库培育新增166家,新增科创板、北交所上市企业各1家。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和队伍建设提质增量,力争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70家。三是数字经济提速行动。抢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优势产业与核心产业集聚集中集约发展,更好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赋能、赋值、赋智作用。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软件、车联网等优势领域和元宇宙、区块链等未来新兴产业领域,引进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和产业链控制力的数字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不断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支持帆软软件、航天大为、微茗智能等加强技术创新,成为具备生态构 建能力的平台型、终端型企业。推动企业“智改数转”走在全市前列,完成400家以上企业“数字画像”诊断,滚动推进50个以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四是知识产权护航行动。积极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区),开发区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验收。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强化重点市场、重点领域执法,加大对电商、专业市场等侵权行为惩治力度,优化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开发区、商务区、各镇<街道>)

(四)奋力在高水平创新能力提升上实现突破 一是强化大院大所合作。以筹备2022年大院大所合作发展大会为契机,深入链接大院大所的“最强大脑”和高端资源,常态化开展“百企千才高校行”活动,立足产业成长的“需”,借助大院大所的“强”,建设锡山高精尖人才“蓄水池”和技术成果“高产田”。全面加强与中科院微电子所、计算所、电工所、自动化所等专业所的合作交流,挖掘拓展合作新内容;持续推动南京邮电大学与南山车联网小镇共建合作,精心谋划与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共建合作基地,力争达成合作项目10个以上;全方位推进与无锡学院的科技合作交流,推动科研成果在锡山优先落地转化。二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注重高 端成果资源的争取和落地,从源头上研究制定政策鼓励成果转化,提高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获得比重。抓好科技成果转化这个“牛鼻子”,实施锡山清华产学研深度融合项目,探索“揭榜挂帅”产学研联动机制,带动锡山科技创新链、产业升级链和人才成长链同频共振,全年申报省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10个,新增省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项。三是狠抓特色品牌创建。积极争创国家级特色品牌,紧密对接科技部火炬中心,尽快获批“国家火炬无锡锡山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特色产业基地”,积极争创省级创新型示范区,主动谋划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创建。四是完成省级高新区申报。以东港镇为主体、锡北镇协同,加快科创载体改造,规划建设20万平方米科创园区,启动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有效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根据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充分挖掘潜在优势,精心编制规划材料,年内完成省级高新区申报。(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发展改革委,开发区、商务区、各镇<街道>)

(五)奋力在高效能创新生态营造上实现突破 一是牢固确立“人才第一”发展理念。出台“锡山英才计划”升级版政策意见,进一步优化人才遴选办法和评定流程,探索“以赛代评”选拔机制,让更多“千里马”在锡山脱颖而出、竞相奔腾。健全科技人才招商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更大力度培育集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大力支持商务区建设“无锡国际人才港”,构建海外人才“引、育、留、用”全周期闭环服务体系,打造锡山海外引才品牌。加快国际化人才公寓建设,建成高品质人才公寓400 套以上。二是强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健全完善科技资源与产业资源、金融资源有效对接机制,形成“基金加载体、孵化加投资”新型运作模式,加快集聚一批头部创投机构、专业基金公司,加快建设无锡国际金融港。探索建立拨投结合的科技扶持机制,推动锡山金投加快科创项目尤其是初创型项目投资力度,提升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等科技金融服务,加快形成与千亿GDP相匹配的千亿基金规模。三是推进创新产品“先行先试”。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推广应用力度,促进科技新品在锡山首试首用。以我区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在区级医院“先行先试”为突破口,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创新产品,支持“企业+医院”联合研发、逐步试用、分批采购,为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创造有利条件,助力我区生物医药产业提速发展。(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办>、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地方金融监管局、锡山金投,开发区、商务区、各镇<街道>)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由区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创新突破年”推进工作,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通报各项重点工作完成进度。加强全区科技条线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区-镇-园-企”四级科技人才工作网络。区科技局负责协调督办工作,各成员单位、板块密切配合,确保各项任务全面有效完成。

(二)强化政策支持。贯彻实施《无锡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加大政策研发力度,出台区科创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升级版,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扩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规模,强化科技金融赋能,以市场化思维谋划科技创新发展。

(三)强化督查考核。建立督查通报机制,坚持月通报、季评价、年考核,压实工作责任,从源头上激发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热情。将“创新突破年”活动纳入全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指标考核权重,年底对完成创新突破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