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近两年的精心编纂与修改,《中国名村志·黄土塘村志》于近日顺利通过终审,标志着这项承载着黄土塘村悠久历史的文化项目即将圆满完成,不久可正式付梓。 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桑荟,无锡市党史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接玉松,副主任吴刚,锡山区委副书记徐悦及相关负责人、专家出席终审会,省志办市县指导处副处长徐彩霞主持会议。

《黄土塘村志》是无锡市首部入选“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的村志,在编纂过程中,以“存史、资政、育人”为目标,上限追溯至事务发端,下限截至2022年,部分重要事件适当延伸。全书采用纲目体,下设9个类目、37个分目,涵盖基本村情、历史文化、生态建设、特色产业、名人风采等核心内容,总计版面字数达30万字,图片150余幅,全面展现了黄土塘村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与时代风貌。
“黄土塘村是东港极具代表的传统文化村,此次村志编纂工作对千年古村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梳理,深入挖掘展现镇村灵魂,是对先辈智慧、奋斗实践的深情致敬,是对黄土塘村独特乡土文化和精神血脉的赓续传承。”东港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是黄土塘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东港镇历史文化传承的标志性载体符号。
《黄土塘村志》编纂项目于2023年11月1日正式启动,编纂团队从锡山区档案史志馆调阅1000余份珍贵文件,并借阅区(县)市志、各类年鉴及族谱30余本,选取30余位具有代表性的本村村民作为重点采访对象,深入了解村庄的逸闻趣事、传统技艺传承、重大事件亲历等口述历史,深入开展30余处实地调研,回收5份单位资料,收集30余本相关文史书籍。于2025年8月形成终稿,报送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终审。
“村志的编纂是为我们千年古村立传,为百姓留名,为文化寻根,为子孙续脉的崇高事业,也是抢救与保存即将消失的集体记忆,守护乡村文化的根与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东港镇黄土塘村负责人动情地表示,“编纂期间,从老校长到退休教师,从村干部到普通村民,大家查阅档案,带头捐赠家谱、动员亲属提供历史照片,主动打开家门,让编纂团队拍摄老宅细节,仅用两年时间便完成了终稿,殊为不易。”
终审会上,专家组从篇目凡例、史实记述、语言文字等方面对《黄土塘村志》进行逐一点评。
终审意见认为,该志政治观点正确,篇目设置基本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全面,文通理顺,行文较规范严谨,翔实系统记述了黄土塘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历史根脉和村庄发展现状。特别是在篇目设置上,特设“千年古村”“教授专家村”“黄土塘西瓜”等五大特色类目,充分反映了黄土塘独特的地方印记,集中展现了黄土塘村历史文化名村的“名”和“特”,希望编纂团队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村志编写,以求尽善尽美。专家组一致同意该志通过终审。
接玉松指出,乡镇村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地方志在留存乡音、乡风、乡思、乡忆,赓续乡村文脉、汲取历史智慧、激发乡梓情怀、服务乡村振兴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