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锡山区的田野间,稻浪一荡开就会撞见周家阁村——白墙在绿意里露着角,村口的荣誉墙透着“底气”:“全国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村”的牌匾亮着光,60多项国家和省市区级荣誉叠起来,能铺满半张农家八仙桌。
作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
它凭“村园一体”巧思“点田成金”
昔日稻田变优质稻、特色菜产业基地
老村巷留着老房古韵
成了游人爱来的文化打卡地
文化:艺术馆、节庆里,藏着周家阁的“乡愁魂”
漫步周家阁村泾里老街,路面纹路里还嵌着古镇张泾的千年根脉——这里不仅是张泾的发源地,更是顾宪成的故里。青砖黛瓦的老宅檐角下,风过时仿佛还携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箴言,让文脉的温度穿透百年时光。
在村里,最具特色的当数庄里小组的雨田艺术馆——作为锡山区首家乡村艺术馆,这里常年开设书画展览,曾集中展出钱松喦、董欣宾等无锡名家的近百幅佳作,让乡土间浸润着笔墨书香。
毗邻的庄里文苑是一座历史文化主题客栈,屋内陈列着各式承载岁月记忆的老物件,游客还能亲手体验传统扎染技艺,或是参与传统美食的手工制作,在指尖触碰中感受老手艺的温度。
漫步村中,农房处处透着江南水乡的复古雅致:黛瓦白墙映着绿意,党建驿站、亲水平台、文化廊桥错落分布于巷间;即便在小巧的口袋公园里,也点缀着充满乡土意趣的小品,砖瓦草木间都萦绕着浓郁的“乡愁味”,让人不自觉慢下脚步。
若恰逢节庆,这里的热闹更添几分鲜活:曾举办无锡首届石斛花节,漫山石斛绽放时引得游人如织;花海星帐篷节里,星空与花海相伴,成了乡村夜生活的独特风景。
即便在寻常周末,雨田别业农场也不乏生机——驻唱歌手的旋律随风飘散,不定期举办的露天音乐会、篝火晚会,让村民与游客都能沉浸在轻松的氛围里。
产业:靠着台创园,田园变“聚宝盆”
刚进周家阁村东南部的周家堂片区,就被连片的温室大棚吸引——这里是锡山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核心区,也是周家阁的“产业引擎”。
“以前种庄稼看天吃饭,现在跟着台创园的企业干,收入稳多了!”村民王大叔指着不远处的花卉基地说。
如今的周家阁,依托台创园引进了82家农业企业,总投资达6亿元,年规模产值8亿元——有五稼农庄、乐创这样的无公害蔬果基地,承山堂、瑞三七的高档中草药园,还有佳友福田、雨田别业的农业休闲体验区,连东郁植物、虹越园艺的花卉大棚都成了村里的“绿色风景线”。村里还研育出无锡首个自主农业品牌“锡稻1号”,“珍果园”“佳友福田”是实打实的绿色产品,“美宝莱”“吴越水晶”更是省市知名品牌。
不只是传统种植,周家阁还玩起了“智慧农业”:物联网监测作物生长,和浙江大学、江苏大学等院校合作研发,春丰、三阳这些企业都成了产学研基地,农产品从种植到加工都能追溯。村里还建了720平方米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互联网+农业”让村里的米、果、药材卖得更远。
生态:拆违、清水、植绿,村庄换“新颜”
走在周家阁的村道上,看不到乱搭的棚子,也没有淤塞的河塘——这是村里“靓村、蓝天、清水、绿地”四位一体整治的成果。
这几年,周家阁拆了周家堂、庄里、沈家巷片区1200平方米违章建筑,清理65户乱堆放,连农田里的违建和乱垦种都清了干净。不仅如此,村里还翻造了69幢农房,浇筑、摊铺道路超6000平方米,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等管线100%入户,建了4个停车场、2座廊桥,连墙体都出新了42800平方米,3座新公厕干净又方便。
治水也是周家阁的“重头戏”:21条家河家塘都做了清淤、驳岸、绿化,铺设雨污设施220米,现在村里的河水清了,岸边还能看到村民钓鱼。作为无锡首批“森林村”,周家阁全村绿化覆盖率达36%,道路绿化率100%,河道绿化率84%——近三年又在村庄空地种了19500平方米绿化,添了10处道路节点花景,建了3000平方米口袋公园,走在哪儿都能见着绿。
村里还搞了“五定”环卫机制,29处垃圾分类宣传栏、1800个分类垃圾桶,让垃圾“分得清、运得走”;落后产能、“小散乱污”企业关了,秸秆、农膜回收了,连散养畜禽都取缔了,现在的周家阁,天更蓝、水更清,住着比城里还舒服。
写在最后
离开周家阁村时,夕阳照在台创园的花卉大棚上,村民们刚从企业下班,路过文化公园时,还能听见锡剧的调子。这座村子,没有刻意做“网红”,却靠着“村园一体”的产业、“四位一体”的生态、“塑形留魂”的文化,把日子过成了别人羡慕的样子。
如果你想找个既能看田园风光,又能感受乡村文化的地方,不妨来无锡周家阁——看看台创园的现代农业,逛逛雨田艺术馆,再尝尝“锡稻1号”的香米,说不定你会爱上这里的“田园慢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