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锡山旅游 > 非遗、文物

渔篮花鼓

  渔篮花鼓于2016年1月被列入第四批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渔篮花鼓流传至今已有二百余年。清朝时期,锡北镇舞灯艺人过昭雄、周鹤林等人将鱼灯和花篮融合为一体称为渔篮,后又吸收安徽凤阳花鼓的演唱风格,形成了一个新的灯舞,下乡演出后深受群众欢迎,乡民称为渔篮花鼓。

    渔篮花鼓有三个演员扮演角色演出,一个装扮成渔婆,手执手帕和渔篮灯;一个装扮成姑娘,手执花鼓灯和鼓槌;另一个则装扮成小丑,手拿折扇从中挑逗打趣,十分诙谐风趣。演出时三人边舞边唱,花灯烛火似流星,风格清新而朴实,舞姿优美而明快,加上充满水乡风味的小调伴唱及丝竹的伴奏,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

    渔篮花鼓一般都是在农历二月半至三月半随采茶灯在夜间走街串巷演出,有时也参加庙会和舞台演出,演唱的内容大多是民歌,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劳动和爱情,承载着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