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三治”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以来,泾西村积极响应、上下联动、主动作为,通过党建引领筑牢“绿色阵地”,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乡村“美颜” 取得切实成效。
让利于民,“要我干”变成“我要干”
农村地域空旷,群众为图生活方便,乱堆乱放、私搭乱建屡禁不止,整治工作阻力大、易反复。华李巷的华大爷就是其中之一,党员干部多次协商,搭建兔棚、堆放杂物的问题仍然无法根除。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村委聘请他加入到本次整治行动中来,让闲适在家的老人也能增加收入来源。自从加入工人队伍,华大爷干事热情高涨,不仅主动拆掉自家兔棚、收拾乱堆乱放,还全身心投入工作,打药拔草、清理杂物、控违拆违等,干得十分卖力。加入整治队伍的群众不止华大爷,泾西村增配各自村巷的专项整治人员,通过让利于民,提高干事主动性,逐步带动其他群众积极配合、共同参与,为扎实推进整治工作起好头。
共建共享,“杂草地”成了“好去处”
随着“三清三治”行动的推进,整治成效初步显现,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位于长浜河的中心区域是一处健身场所,由于建设时间久,整体面貌显得杂乱。整治人员快干实干,清除杂草、覆盖草皮,整理河岸、安装护栏,旧场地展现出“新面貌”。“整理之后看着清爽了不少,晚饭后来这里散散步蛮好的。”场地修缮之后,来这里散步、闲聊的群众也多了起来,整治成果也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更多群众享受到了环境提升带来的便利。
引领示范,“见实效”打造“好榜样”
栽种作物一直是农村群众十分热衷的活动,清理公共场所的作物也是整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不过随着整治工作初见成效,部分群众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苏家湾的许阿姨,在看到整改一新的公共场所之后,一开始不配合的强硬态度也产生了松动,经过党员干部的再三协调,她也终于愿意把栽种在道路边、花坛里的作物清理干净。泾西村通过打造典型、引领示范,让群众看到“三清三治”行动的坚定决心和实际成效,将“依靠群众、造福群众”的理念深入人心,为顺利推进整治工作全面铺开树立良好榜样。
实践就是检验,群众满意度决定工作成效。泾西村将以“三清三治”行动为起点,开启人居环境提升新篇章,在打造宜居乡村上持续发力,不断书写群众满意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