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电子期刊 > 锡山公报 > 2023年度

锡山政报(2023年第1期)

锡山政报(2023年第1期)
目  录

文件选登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锡山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关于无锡市锡山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区政府关于公布2022年度锡山区区长质量奖和质量管理优秀奖的决定(锡府发〔2023〕4号)
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关于举办“2023无锡荡口民谣音乐节”活动的通知(锡府发〔2023〕6号)
区政府办公室(外事办)关于调整主任副主任分工的通知(锡府办〔2023〕3号)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锡山区加快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的通知(锡府办〔2023〕8号)

工作动态
锡山27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
全区实现网络零售额2.2亿元 “乐享新春”锡山促消费活动圆满收官
2023锡港乡情恳谈会举行
道德讲堂唱响文明锡山“好声音”
2023年“彩虹计划”阅读活动正式启动

文件选登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月3日在无锡市锡山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锡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顾文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和区委决策部署,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区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增长3.2%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增长1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于全市前列,高质量发展标杆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转型加速,产业层级向高攀升。围绕市“465”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四新四强”产业集群建设,持续推进特色专业园区建设,入选全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地区。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实施超百场招商活动,金秋招商月期间累计签约项目108个、总投资达893亿元,全年备案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9个。项目建设“五率”稳步提升,力神新能源、德力佳二期2个省重大实施项目开工建设,滚动实施市级重大产业项目55个、预计完成投资178亿元,40个重大项目实现竣工,预计全年完成政府项目投资1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增长4.5%。紧扣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创建国家、省、市智能制造标杆276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入选数均为全市第一,深南车联网、红豆实业、天安智联3家企业获评工信部2022年新型消费示范项目。实施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三年倍增行动,隆达股份、高视医疗顺利上市,全区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9家。推进质量强区建设,设立区长质量奖,赛福天钢索荣获市长质量奖。在全市率先成立稳增长服务专班,创新举办政企“周周早茶会”,积极开展“助企纾困·暖心护航”大走访活动,出台“同心抗疫15条”“稳增长19条”,减免和兑付区级纾困资金1.3亿元,兑付区级各类产业扶持资金3.47亿元,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52.24亿元,全力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持续打响“锡引力·闪购潮”促消费品牌,激发新能源汽车、大型商超消费活力,荡口古镇加快业态更迭,严家桥村入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扎实推进省委涉粮问题专项巡视整改工作,建成高标准农田9300亩,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到4.92万吨。加快构建“1+4+N”农业园区化发展格局,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羊尖、东港分园正式挂牌,区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开工建设。
二、提质增效,创新动能持续迸发。扎实开展“创新突破年”活动,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区)和科创江苏试点区,升级建设长三角集成电路工业应用技术创新中心,锡山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特色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入选首批省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标准推进宛山湖生态科技城建设,新城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基本稳定,宛山湖未来产业研发社区正式开园。全年累计建成科创载体面积77万平方米,无锡检验检测产业园、中国南山无锡车联网小镇等科创载体正式投用。新增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连城凯克斯“严陆光院士工作站”获评省级院士工作站,无锡锡山(西安)荟智中心、无锡锡山(澳门)海创中心揭牌成立。举办第二届大院大所合作发展大会,设立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锡山实践基地,湖南大学无锡半导体先进制造创新中心投入运营,引进清华大学无锡碳中和示范基地、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区块链研究院、南京大学无锡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等重大创新平台。开展“专精特新金融赋能行动”,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46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685家,入库培育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136家、86家、6家,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到41%和51.1%。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2个,入选省级以上人才项目22个、“太湖人才计划”创新创业人才项目44个,评定“锡山英才计划”项目76个,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区。
三、攻坚突破,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深入开展“改革攻坚年”活动,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生态环境导向(EOD)开发、片区开发等新型投融资模式得到积极实践;持续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在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平台转型上取得积极成效,超额完成年度经营性用地出让任务,预计年度债务风险等级可再度实现降等。持续深化与头部基金、专业基金的合作,创建省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落地中金启辰贰期基金、博华S基金等头部基金项目,全区母基金实缴规模达31.28亿元,合作政府投资子基金34支、总规模达351.87亿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编制优化营商环境方案5.0版。深化“跨省通办”和长三角“一网通办”,“企业设立”等26个事项实现通接通办。在全市率先推出12个“智能秒办、秒批”事项,完成“云踏勘”“扫脸办”市级试点项目。实施新办企业“180”标准,积极落实“三提三即”改革,实施“拿地即开工”项目13个、“竣工即登记”项目4个,数量位居全市前列。东北塘街道安置房回购和“房票”安置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锡北镇入选全省新一轮经济发达镇培育名单。全力提升开放水平,制定高质量实施RCEP行动方案,预计全年实际使用外资4.22亿美元;组织红豆集团、雅迪科技等企业包机赴境外拓展市场,进出口总额再创新高、预计达70.12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8个,通用股份柬埔寨项目成为当年全省首个在RCEP成员国投资的超亿美元项目。
四、建管并重,城乡品质加快提升。开展“十四五”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完成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方案并获批复,区镇两级国土空间规划形成论证成果,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划定全区城市更新单元,凤威路地段低效产业用地活力提升项目被纳入第一批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完善交通规划编制,完成轨道线网和骨干路网规划深化研究,完成锡山区道路红线规划,绕城货运通道纳入省道网规划。开展锡太高速、312国道快速化改造、锡山大道西延、新锡路北延、华夏路北延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大成路快速化改造等重点道路建设,锡太路改造、上马墩路等10条道路建成通车,完成31条农路提档升级。加快提升商务区城市功能品质,T立方体育生活广场、九里仓轻文旅街区开业运营。努力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标杆城区”,全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标杆区,推进全区环卫一体化改革,在全市率先建立“五勤联动”执法管理机制,打造9个“席地而坐”示范区域。新增停车泊位2020个,完成59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20台,新改建公厕32座,改造背街小巷23条,完成9条道路和90个节点景观亮化提升。全年完成房屋征收152万平方米,形成净地3604亩;盘活更新产业用地2859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477亩。云林春雷苑A区、东北塘东蕾苑一期等5个安置房项目竣工交付,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303套。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创一争”活动,成功入选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县培育名单,9个自然村获评市级最美村庄。“美丽农居”加快建设,建成市级现代“美丽农居”先行示范点2个,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
五、防治结合,生态环境不断向好。顺利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实现无重点信访件、无反馈个性问题“双无”目标,扎实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交办信访件全部上报办结。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能达热电等3家企业加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发区被授予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商务区映月湖科技园建成绿色低碳园区智慧能源中心。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2049个大气治理重点工程,预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78%、PM2.5平均浓度下降5.5%。完成100条“美丽河湖”建设,建成全市首个“河长制”主题公园,鹅湖北片区域获评省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推进东港、锡北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建设,东港新材料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正式投运;完成50公里污水主管网修复,建成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13个,15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工程建成投用,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继续保持100%。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建成各类公园游园26个、绿道7.8公里,新增绿地63.9公顷、造林面积1090亩,全力打造城市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
六、提优补短,民生福祉日益增进。高质量完成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微幸福”民生工程。建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成全市首个区级零工市场,发放各类援企稳岗补贴1.5亿元,预计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9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6209人,完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计量惠民”省级示范区创建。深化“双减”工作,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超90%;实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27所,完成春雷幼儿园、润安幼儿园等建设工程。锡山人民医院二期、鹅湖分院完成主体工程,区中医医院获评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心守护“一老一幼”,建成投用东北塘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工羊尖、东港养老中心新建工程,全区每千人0—3岁婴幼儿托位数达3.86个。原创锡剧《袁仁仪》成功公演,打造5个“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示范样板。建成全省首个区级线上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实施“精网微格”工程,推进“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积极稳妥化解问题楼盘风险,全力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攻坚等各类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行动,在全省首创“厂中厂”标准化评估体系和管理标准,全区安全生产亡人事故起数、亡人数分别下降22%和20%。
一年来,面对多轮疫情冲击的严峻考验,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同心抗疫,毫不动摇坚持“三个坚定不移”,坚持“防在前、早发现、快处置”,持续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提高疫苗接种率,以最小范围、最短时间、最低成本扑灭多轮本土关联疫情;“新十条”实施以来,千方百计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和生活需求,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全区各级指挥体系反应灵敏、高效运转,各部门相互支持、密切联动,各基层板块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广大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辅警、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卡口查验员、志愿者等抗疫一线人员枕戈待旦、夜以继日、无悔付出;广大市民识大体、顾大局,克服困难、支持配合;广大企业家同舟共济、慷慨解囊、倾力相助,汇聚起共抗疫情的强大力量,共同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加强政府系统作风效能建设,进一步树立廉洁高效、风清气正的政府形象。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坚持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强化审计监督,全力配合省委巡视,扎实推进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3件、政协提案158件。此外,人武、双拥、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档案史志、外事、对口协作等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科普、慈善、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各项事业实现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力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驻区各条线单位和各界人士,向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双拥共建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锡山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对照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更高期待,政府工作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转型的速度还不够快,重特大项目的支撑度和产业链的集聚度还不高,创新驱动有待持续发力;城乡建设、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够均衡,民生保障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和社会治理等领域风险点依然存在,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等等。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3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市委工作会议和区委五届四次全会、区委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改革攻坚突破年”“科技创新突破年”“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充分展现锡山“高质量发展标杆区”的担当,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锡山新实践、在新征程上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外贸进出口提质增效,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单位GDP能耗完成市下达任务。
各位代表,民生实事映照为民初心。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今年区政府梳理形成了10大类、38项民生实事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决。项目确定后,我们将全面细化分解、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兑现承诺、造福于民。
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稳增长、促转型,培育壮大实体经济,着力推动产业层次更新迭代
持续扩大消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大力营造便利消费的环境条件,持续开展四季主题消费促进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锡引力·闪购潮”消费品牌影响力。持续打造消费新热点,推动东亭—云林商圈、锡东新城商圈提档升级,支持国内外知名品牌设立旗舰店、体验店,做强“首店经济”“首发经济”。鼓励品牌连锁企业进社区,建设一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大力发展养老、托育、医疗健康、家政服务等服务消费,促进商业零售、住宿、餐饮等接触性消费,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快恢复文旅消费,使消费恢复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狠抓项目引建。坚持“项目为王”,加快建立市场化招商运行机制,加大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的招商力度,持续加强与重点央企、知名民企、外资企业、金融机构和一流高校等深度合作,精心办好金秋招商月等重点招商活动,全年招引落地超10亿元产业项目20个以上,其中超50亿元项目2个、超100亿元项目1个。紧盯项目建设“落地、开工、生产、达产”四个维度和“五率”转化进度,更好发挥重大项目服务“双专班”作用,全力解决项目落地建设的各类要素制约,加快力神新能源、隆达超合金、华晟新能源、连城凯克斯二期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着力推进102个超亿元产业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60亿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加快165个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45亿元,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520亿元。
壮大产业链群。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紧密结合无锡市“465”现代产业体系和“3010”重点产业链条,聚焦“四新四强”产业集群重点环节,推动产业链整合和产业要素集聚。深入开展“百企引航”行动,深化产业链“链长”机制,支持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强创新、优品牌、促转型,培育市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10家。持续推进特色专业园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头部企业招引,加速形成上下游企业紧密配套、科研院所紧密协作的分工体系,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年内建成品牌园区4个、标杆园区4个。充分发挥“基金+”赋能作用,推广“产业园区+项目+基金”运营模式,扩大社会资本投资规模。
提升产业质态。坚持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抓手,引导电动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高端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改提升,大力发展新材料和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抢先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等未来产业。做好企业上市全周期服务,力争今年新增上市企业5家。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确保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新增“四上”单位200家以上。提升现代服务业结构层次和辐射能级,力争新增1个省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和1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
加快数字转型。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升级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争创国家县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聚焦数字产品制造、数字产品服务、数字技术应用等关键核心产业,加速引育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左右。加快企业“智改数转”步伐,实施390家以上企业数字化免费诊断服务,滚动推进18个智能化建设重点项目,全年新增市级以上智能制造标杆130个以上,争创一批国家级试点示范。
二、千方百计聚资源、谋创新,聚力构建科创生态,着力推动发展动能全面增强
增强创新主体活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梯次引培体系,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800家,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40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30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2%。实施企业研发机构提升计划,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全年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4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4%。
建强创新载体平台。秉承“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高水平推进宛山湖生态科技城建设。打好培育与招引组合拳,建立“科创空间+专业化运营队伍+创新产业载体平台+科创基金”综合服务体系,发挥高端创新平台支撑作用。提高科创飞地运行质效,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做强做优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全年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及平台2家,新认定省级以上科创载体3家。加快数字创意产业园、精准医疗产业园等科创载体建设,推进“百企百楼科技赋能计划”,新建科创载体100万平方米、投用30万平方米,完成楼宇赋能改造5万平方米。
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便捷化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打造创新创业、留心留人生态圈。充分发掘科技镇长团、乡贤人才等创新资源,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断壮大“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队伍,全年培育省级以上重点人才计划对象10名,“太湖人才计划”“锡山英才计划”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分别达到40个和60个。加快建设长三角(无锡)国际人才港,支持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等高端引才聚才平台,支持大院大所、知名科学家团队落户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完善人才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天使基金引导作用,放大专业基金协同效应,以资金链支持创新链。
三、持之以恒推改革、扩开放,持续激发内生动力,着力推动形成区域竞合优势
落实深化改革新举措。持续深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发区“去行政化”和东亭街道发展管理体制改革,着力破除发展制约、释放发展活力。积极实施功能区整合,务实稳妥推进“区镇合一”改革。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市场化思维提高资源配置的能力水平,积极开展基础设施REITs试点,加快实施EOD项目,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专项债争取力度,有效保障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企业布局,持续推进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聚焦主业、做强实业,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推进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改革,实施低效产业用地“退二优二”、增容技改,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处置批而未供用地 2600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700亩,促进全区要素资源高效有序流动。
打造营商环境新样板。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切实抓好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事项的推进落实,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社会信用等基础制度,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开展基层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一窗通办”,夯实镇村全科政务体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登记”全链服务常态化。加快现代数字政府建设,实施跨部门业务流程再造和系统重构,不断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不断扩大“苏锡常政务服务圈”。开展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为服务发展提供精准信息支撑。加大对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纾困解难支持力度,推动各类助企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制度化、常态化开展政企“周周早茶会”,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点对点”协调解决企业难题。
构建多维开放新优势。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抢抓RCEP合作和“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机遇,引导优势企业“走出去”,大力支持西港特区2.0升级版建设。引导企业用好零关税、原产地累积等RCEP 规则,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建设长三角电动车跨境电商产业园,全力稳定外贸基本盘。加大欧洲、日韩等地区招商力度,拓宽外资使用渠道,鼓励企业利用境外上市返程投资、境外发债等多种形式创新使用外资,完成实际使用外资3.8亿美元。持续放大长三角一体化、上海都市圈建设、苏锡常一体化等战略机遇叠加效应,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加快推进与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快融入粤港澳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着力打造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的重要承接地。积极响应苏锡联动发展战略,加快启动跨界协同规划研究,加快“漕湖—鹅真荡”生态绿色一体化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苏锡合作向纵深迈进。积极协同推进梁溪科技城建设,加快核心区开发建设相关保障工作,合力打造具有鲜明标识度的高品质科技城。
四、坚持不懈优环境、提内涵,不断完善功能品质,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着力提升城市能级。科学谋划城市发展布局,推动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形成最终成果,启动全区详细规划编制,加快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强化重点区域规划研究,深化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核心区、商务区锡沪路北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深入实施“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启动锡东大道快速化、锡虞路快速化等工程前期研究。协同推进地铁6号线、锡太高速、312国道快速化改造、新锡路北延、通江大道快速化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锡沪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先导段、华夏路北延等道路工程,完成大成路快速化改造隧道主体工程,确保锡甘路大修、港羊路等9条道路年内完工,完成21条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圆满完成农路提档三年行动计划。开工建设区文化体育中心,加快商务区五星级酒店建设,推动中隆广场复建,加快东融中心建设,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致力城乡精细管理。对照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标准,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完成50个、112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20台。全力完成房屋征收200万平方米,全年实施166个项目,腾出土地7838亩。围绕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标杆区十大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环卫一体化改革,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9个,完成6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推进生活垃圾“四分类”建设,实现全域范围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打造“最干净厕所”,完成新改建公厕20座,公厕管理专职化保洁实现全覆盖。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快推进各类公园、绿地建设,建成公园游园15个,新增绿道5公里、绿地50公顷,不断拓展公园服务功能。
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扎实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持续提升区镇村三级农业园区发展质效,建成区农产品电商综合平台,争创全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强化耕地保护,高标准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吨粮田”,年内新增高标准农田5800亩以上,抓好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完成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主体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全面落实“六有”长效管护机制,深化“红黑榜”考核,确保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合格村比例保持在95%以上,创成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县。纵深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推进6个市级及以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启动35个规划发展村“美丽农居”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展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五、标本兼治抓整治、重保护,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着力推动美丽锡山精彩呈现
更实举措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美丽锡山建设为牵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有计划分步骤稳妥推动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清洁低碳提升行动。依托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探索零碳示范单元建设,打造低碳产业集群、培育低碳创新科技。加快企业绿色化提升步伐,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以产业“含新增量”促进污染“排放减量”。持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加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争取力度,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为撬动“双碳”战略提供强力支撑。积极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引领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新模式、生活新时尚。
更大力度提高环境整治效能。切实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有序做好省级环保督察迎检工作。“一河一策”深化打造“美丽河湖”,持续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加快东港、锡北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建设,实施15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整治工程,确保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稳定达到100%、63条市考河道Ⅲ类水比例保持90%以上,全方位提升河道水环境质量。严格大气污染防治,推进锡东环保能源公司升级改造,实现臭氧与PM2.5“双控双减”,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步上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落实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环卫综合作业中心二期和锡东垃圾中转站建设,加快打造“无废城市”。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推进商务区九里河以及宛山湖海绵低碳集中示范区建设,打造系统化全域海绵示范城市。
更高标准提升生态治理能力。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的编制报批,筑牢全域生态屏障。深化“林长制”“河长制”,完成新增、更新造林300亩以上,实施锡北运河流域综合整治,开展东青河、走马塘省级中小流域治理,推进嘉陵荡湿地保护修复,确保生态空间面积稳步增长。强化市场化思维,用好市场化手段,深化“绿岛”项目建设,大力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循环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发展,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生态环境治理的强大合力。
六、倾心尽力办实事、惠民生,持续优化公共服务,着力推动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完善民生保障体系。落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高效运用线上双选会平台和区人力资源市场,积极开展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工作,构建就业、人才、技能培训一体化工作格局,持续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促进各族群众高质量就业,鼓励勤劳致富,促进共同富裕。不断强化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完善落实低收入家庭救助帮扶政策,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努力实现主动发现、及时干预、精准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持续健全社会救助政策体系,提升残疾人关爱服务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水平,建成投用区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开工建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巩固发展新时代双拥工作,加强退役军人“一中心两站”规范化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做优公共法律服务,擦亮“法援惠民生”法律援助品牌。打造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持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织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防线。
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巩固“双减”工作阶段性成果。扎实推进天一中学宛山湖分校、锡山中专等29所学校建设,投用张泾实小、锡山第二实小等4所学校。统筹推进区域医疗共同体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打造更高水平“健康锡山”;完成锡山人民医院二期、鹅湖分院和区精神卫生中心建设,开工建设区中医医院新院区和锡山人民医院东亭分院新扩建工程。聚焦“一老一幼”服务保障,开工建设鹅湖、锡北、云林养老中心,完成羊尖、东港养老中心主体工程,推动全区公办养老机构逐步升级为标准化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新创建普惠托育机构2家。加快推进15个安置房项目建设,年内竣工3个、交付住宅5180套。扎实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实现镇(街道)城市书房全覆盖。大力支持锡剧等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第五届锡山区运动会。加快鹅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步伐,推进荡口古镇向文化休闲街区转型,大力推动旅游目的地体系品牌建设。
增强社会治理效能。推进锡山智慧城市建设,迭代升级区域治理现代化智能指挥平台,不断强化数字底座赋能质效,加强数据精准分析和风险研判,强化各类风险隐患和应急事件的协同处置、联勤联动。大力推进“精网微格”工程,实现资源整合、力量下沉,确保专职综合网格员配备率、网格事项清单化率、网格事项联动处置率均达到100%,推动区域社会治理水平持续走在全市前列。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重点地区、重要场所技防、人防建设,开工建设“智能型”技防网三期工程。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工作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围绕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锡山样板”目标定位,建立健全常态化巡查整改机制,持续巩固创建成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七、精准发力防风险、除隐患,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着力推动发展安全良性互动
优化疫情防控举措。认真落实疫情防控“乙类乙管”要求,因时因势、科学精准调整防控措施。落实分级分类诊疗,增加发热诊室设置,加强药品和医疗物资储备,提升医疗救治能力,保障群众看病就医用药需求,加强对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学前教育机构、学校等重点单位的防控管理。主动排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加强对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点和特殊人群的保护。继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筑牢全民免疫屏障。引导群众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自觉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大力推进制度化管理、实时化监控、自动化阻隔、现代化救援,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巩固安全生产“三年大灶”整治成果,持续开展城镇燃气、自建房、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和有社会影响的事故发生。加快推进“瓶改管”“瓶改电”,强化“黑气”集中整治,完成全区剩余4.5万管道居民用户管阀安装工作,切实提升管道燃气覆盖率。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推进实施人行横道交通安全提升工程。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数字化转型,健全基层安委办、消委办实体化运行机制。开工建设区消防救援指挥中心、安南特勤站和八士、云林消防站,完成查桥、鹅湖、东北塘消防站建设。
守牢风险防范底线。大力推进平安锡山建设,全面落实风险防控“四项机制”,常态化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联合研判,加强住建、教育、市场经营、金融投资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开展“全民反诈”行动,全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落实领导包案、“一访定心”等制度,突出抓好网络舆情监测、风险研判和管控处置,坚决防止极端事件和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严格全口径债务管理,持续做好隐性债务风险化解,降规模、降成本、降风险,确保政府性债务率和债务风险等级不反弹。切实加强地方金融监管,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坚持“房住不炒”,多措并举做好重点房企项目风险处置,加大房屋征收货币补偿和“房票”安置推进力度,全力稳定房地产市场运行。
八、驰而不息转作风、强效能,营造实干担当氛围,着力推动廉洁法治政府建设
坚定对党忠诚立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永葆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站得稳靠得住信得过。将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时刻牢记“三个务必”,准确领会“五个牢牢把握”的要求,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好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
树牢依法行政理念。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自觉运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促进政府治理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强化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监督,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推动权力公开、透明、阳光运行。
弘扬担当实干作风。继承发扬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树立锐意进取的奋斗姿态,保持夙夜在公的勤勉担当,用敢作敢为的“铁脊梁”、善作善成的“硬肩膀”勇挑大梁、勇争一流。始终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主旋律,大力弘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优良作风,强化闭环督办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对标对表先进地区,靶向补短板、强弱项,积极营造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共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保持清正廉洁本色。始终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以严的主基调不断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压紧压实“一岗双责”,扛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持续深化纠治“四风”,让铁规铁纪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觉遵循。强化公共资源交易、财政资金、房屋征收、金融信贷、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执行财政预算,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和一般性支出,将更多资源和财力集中到民生领域,着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清正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强大动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标杆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锡山新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锡山新的更大贡献!

锡山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的安排,重点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注重落实党的二十大最新部署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是注重体现“挑大梁、扛重责”的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全会、区委全会及市委区委工作会议有关工作部署,凝心聚力、奋勇前进,积极稳妥有力应对外部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走在全市第一方阵,为全市发展大局多挑担子、多作贡献。三是注重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有机衔接。统筹把握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的关系,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突出短期需要和长期发展的协调统一性,保持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连续性和平稳性,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为“十四五”愿景的如期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2023年是“十四五”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全区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标杆区”目标,担当作为、勇争一流。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优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增实力。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进一步优化完善全区招商工作体制,强化市场化招商运行机制,力争全年新落地超10亿元产业项目20个以上,高效率推进华晟异质结、派鑫新材料等省市重大项目及102个超亿元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为新旧动能转换积蓄力量。坚持以项目强产业,以“产业集群+特色专业园区”为发展路径,围绕上下游产业链打造4个品牌园区、4个标杆园区,奋力推动我区“四新四强”产业群建设走向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绿提”三年行动计划,探索“数字+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争创一批国家级试点示范。探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联动工作,做大做强无锡检验检测产业园锡山园区。发挥辐射长三角、全国的区位优势,全力构筑“双循环”战略新支点,实施现代商贸流通提质工程,争创省级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示范区。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聚焦市场主体培育、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着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化企业上市全周期服务,推动形成“准备一批、辅导一批、在审一批、发行一批”的企业上市“雁阵效应”。
(二)突出创新提质效,推动转型升级强引擎。深入推进“科技创新突破年”活动,以锡东新城商务区、宛山湖生态科技城高水平建设为战略支撑,全面积极融入太湖湾科创圈建设。提速映月湖科技园、锡山工业芯谷一期等项目建设;实施“百企百楼科技赋能计划”,投用载体30万平方米,完成楼宇赋能改造5万平方米;进一步提高科创飞地运行质态。聚焦创新主体和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创新培育矩阵,力争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8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超140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支持江苏集萃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湖南大学无锡半导体先进制造创新中心争创省新型研发机构,全年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40家以上。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推动人才分类认定体系改革,紧扣产业需求和市场导向,加快集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营造“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人才引育氛围;加快建设长三角(无锡)国际人才港,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完善人才金融服务体系,以资金链支持创新链不断延伸上扬。
(三)抓实改革促开放,推动区域发展扬优势。扎实推进“改革攻坚突破年”活动,纵深推进开发区去行政化改革和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推动东亭地区发展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国企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开展基础设施REITs试点、EOD项目并用好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扎实推动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落地生根,全面实施企业登记“全链通”一站式服务,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登记”全链服务常态化;强化对市场主体的纾困解难支持力度,推动各类助企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抢抓RCEP合作和“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机遇,支持西港特区2.0升级版建设,进一步扩大与成员国的贸易份额。推动“跨境电商+电动车产业带”建设,加快成立长三角电动车跨境电商产业园,全力稳定外贸基本盘。优化使用外资方式,放大锐普灏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首支QFLP使用外资效应。积极推动锡东新城商务区和宛山湖生态科技城建设,强化东向融入“桥头堡”功能;充分发挥锡山(澳门)海创中心等现有前沿阵地,打造粤港澳科创产业项目化首选承载地;积极落实苏锡联动发展战略,抓好锡山-相城协同发展破局机会,当好苏锡跨区域合作“开路先锋”,加快建设“漕湖—鹅真荡”生态绿色一体化协同发展示范区。
(四)建管并重强能级,推动宜居城区提品质。高起点推动新片区规划设计与既有规划的高水平衔接,加快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稳定,深化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坚持不懈优环境、提内涵,加紧开工建设区级文化体育中心,加快商务区五星级酒店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完成锡山区2023年度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支撑两东地区、锡东新城、宛山湖生态科技城及锡北、东港、羊尖、鹅湖等板块成片开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开展锡山大道快速化、锡东大道快速化、锡虞路快速化等工程前期研究,协同推进地铁6号线、锡太高速、312国道快速化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扎实开展城市更新,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加快推动房屋征收工作,全年清腾土地7800余亩。纵深推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三年行动,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完善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长三角种子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争创全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扎实建好全域美丽乡村,推进6个市级及以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启动35个规划发展村“美丽农居”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创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县”。
(五)标本兼顾美生态,推动美丽锡山展新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继续推动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整体减排,实现臭氧与PM2.5“双控双减”,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步上升;“一河一策”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加快东港、锡北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建设,有序实施15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整治工程,确保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到100%;落实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环卫综合作业中心二期和锡东垃圾中转站建设,努力打造“无废城市”。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林长制”“河长制”,新增造林面积100亩,更新造林面积200亩;加强白米荡水生态修复、嘉陵荡湿地保护修复,推进“显山透水”工程,高标准推进鹅湖北、东港南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用好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机制,推进各类资源集中集约节约;加大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工作推进力度,探索在宛山湖生态科技城建设零碳园区,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六)抓细民生提福祉,推动社会事业上台阶。坚持“人民至上”,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更高水平实现“民生七有”,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明显进展。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全力争创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加快天一中学宛山湖分校、锡山中专等29所学校建设,投用张泾实验小学、锡山第二实验小学等4所学校;持续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和师资优化配置水平。不断提升分级分类综合诊疗水平,加快建设以区域性医疗中心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医共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开工建设鹅湖、锡北、云林养老服务中心,推动全区公办养老机构逐步升级为标准化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深化“一镇一街一普惠”建设,新增普惠托育机构2家。提升文体服务供给能力,深入推进“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实现镇(街道)城市书房全覆盖;加快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步伐,推进荡口古镇向文化休闲街区转型。更大力度破除住房保障难点,加快保障性住房新建和老旧小区改造速度,推进15个安置房项目建设。坚持“多元主体参与、多元化解互补”思路,推进全域矛盾调处中心规范化建设,探索“简易事项马上办、一般事项快速办”初信初访办理机制,推动纠纷治理协同高效。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快云林、查桥、鹅湖、东北塘等消防站建设,实质性启动锡山区消防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巩固安全生产“三年大灶”整治成果。

关于无锡市锡山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3年1月3日在无锡市锡山区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锡山区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锡山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第一部分 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区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和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紧扣全面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提升财政治理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较好地完成了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预算工作目标。
一、2022年预算执行总体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区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74亿元,比上年增加1.47亿元,增长1.3%,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7.6%。加上中央和省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收入、省转贷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上年结转收入和调入资金,2022年全区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51.8亿元。全区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23亿元,比上年增加0.74亿元,增长0.6%;政府一般债还本支出3.2亿元;上解上级支出32亿元;收支相抵,预计年终结转0.37亿元,全年收支实现平衡,略有结余。
其中,区本级完成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中央和省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收入、板块上解收入、省转贷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上年结转收入和调入资金,减去上解支出、对板块转移支付等,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财力54.33亿元;2022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96亿元,收支相抵,预计年终结转资金0.37亿元,全年收支实现平衡,略有结余。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区预计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28.3亿元,比上年增收15.12亿元。加上上级转移支付收入、省转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和上年结余收入,全年预计完成政府性基金总收入156.9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47.24亿元,政府专项债还本支出7.7亿元,上解上级支出1.5亿元,收支相抵,预计年终结转0.46亿元,全年收支实现平衡。
其中,区本级完成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转移支付收入、省转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和上年结余收入,减去上解支出、调出资金及对板块转移支付等,区本级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财力59.49亿元;2022年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9.03亿元,收支相抵,预计年终结转资金0.46亿元,全年收支实现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经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批准,鉴于我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模较小,上缴国资收益的国有企业数量较少,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36亿元全部调整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到上级指标收入9万元,全部安排支出。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由无锡市统一编制。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2年,纳入预算管理的全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16.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35.5亿元、专项债务限额180.7亿元。
截至2022年底全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08.5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32.48亿元、专项债务余额176.09亿元。具体包括:2015-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208.33亿元,2014年以前国债转贷等其他债务0.24亿元。债务余额控制在法定限额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其中区本级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55.8亿元(一般债务限额25.33亿元、专项债务限额130.47亿元),余额148.17亿元(一般债务余额22.31亿元、专项债务余额125.86亿元),债务余额控制在法定限额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六)开发区、商务区预算执行情况
1.开发区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开发区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亿元,增长0.2%,基金预算收入29.82亿元,专户管理非税收入0.36亿元,加上专项补助,减去专项上解,可形成地方财力53.6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力23.5亿元,基金预算财力29.82亿元,专户管理非税收入0.36亿元,全部安排支出。
2.商务区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商务区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亿元,增长3.9%,基金预算收入45.26亿元,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0.46亿元,加上专项补助,减去专项上解,可形成地方财力61.8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力16.12亿元,基金预算财力45.26亿元,专户管理非税收入0.46亿元,全部安排支出。
由于区财政与市财政、区财政及镇级财政均尚未结算,上述预算执行情况与最后的决算数会有一些差异,我们将在2022年财政决算中予以反映,并按规定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报告附表将在本次会议批准后二十日内在省平台及区政府网站上依法公开。
二、重点领域预算支出成效
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财政政策靠前发力,财政投入聚焦重点,为全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
(一)围绕稳住经济大盘,助企纾困有力度。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协同效应,积极推动国务院“稳经济33条”、“苏政40条”、无锡助企纾困“50+12”条、锡山“同心抗疫、助企纾困”十五项举措等一揽子政策落地,壮大实体经济,助推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强区,全力稳住锡山经济大盘。一是支持企业纾困发展。及时兑付外贸稳增长等纾困资金4243万元、惠及企业895家;发放区级停业补助资金1618万元、惠及企业6582家;减免国有资产租金4636万元,涉及服务业小微企业370户、个体工商户1732户;支持“锡引力·闪购潮”锡山城市消费品牌系列活动,鼓励新能源汽车、品质住房等大宗消费。二是支持产业提质增效。全年区级兑付各类扶持资金3.47亿元,涉及2750个企业或项目,扶持资金三年平均增幅达29.7%,有力助推产业强区主导战略和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实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建强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提升产业质态。三是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深入实施“锡山英才计划”升级版,全年区级安排人才专项资金4658万元,评定“锡山英才计划”项目76个,入选“太湖人才计划”创新创业人才项目44个、省级以上人才项目22个。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扩大开业补贴范围,全年区级拨付一次性开业补贴、租金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等270万元。
 (二)围绕增进民生福祉,优化供给有温度。持续加强民生投入,全面保障区政府54项民生实事,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工作。一是保障“一老一幼”关爱服务。支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安排养老服务补助1690万元,发放民营养老机构一次性纾困补助资金104.7万元;支持多层次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全年安排专项资金50万元,全区每千人0-3岁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86个。二是保障教育资源优化供给。全面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政策,优先保障义务教育经费、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支持中小学课后服务,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推进政府购买民办义务教育学位工作,及时拨付购买学位专项资金713万元,全年区本级教育支出达到6亿元,同比增长8.7%。三是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稳岗。支持重点群体就业、职工适岗能力提升,支持建成全市首个区级零工市场,发放各类援企稳岗补贴1.5亿元,对吸收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及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6000万元。四是保障公共文体服务供给。支持公共文化发展,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全年区级安排文化和体育专项资金2302万元,推动我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效能提升;支持举办蒲公英读书节、文化惠锡山全区公共文化配送等活动,举办海峡两岸大学生电子竞技大赛、区级篮球俱乐部邀请赛等赛事。五是保障民生底线兜牢兜实。支持健全多层次社保体系,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1075元/月,特困人员生活救助供养标准提高到1615元/月,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资金每人每月增加35元,惠及相关对象超8.6万人。按时做好困难群众临时生活补贴发放工作,全年累计发放600万元,落实困境儿童保障、困难残疾人救助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有效发挥社会救助托底救急作用。六是保障重大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大学校、医院、安置房等民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区级投入资金超10亿元。围绕医疗卫生、拆迁安置、文化体育等领域,积极申报政府专项债,获批医疗中心(健康中心)、东蕾苑、东顺苑二期、智慧管网、幼儿园等9个项目,获批金额13.3亿元。
(三)围绕促进城乡发展,提档升级有硬度。统筹财政资源,吸引社会资本,聚力打造“美丽锡山”。一是支持交通路网完善优化。全力保障锡太高速、312国道快速化改造、锡山大道西延、新锡路北延、华夏路北延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以及锡太路改造、上马墩路等10条道路的建成通车。二是支持城乡品质加快提升。支持打造“最干净城市”,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更新维护、城市绿化亮化提升、背景小巷环境整治、公厕新建改建,全年区级投入2.73亿元。三是支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力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排水达标区建设、河道综合整治、大气精细治理等方面,全年区级投入1.07亿元。四是支持乡村振兴全面实施。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市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支出比例政策,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加快补足“三农”发展短板,全年全区农林水支出4.55亿元,土地出让金用于乡村振兴支出16.45亿元,财政“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四)围绕提高安全指数,防范风险有精度。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重点支持公共安全、社会治理、应急管理、粮食安全等领域。一是保障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开展。统筹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攻坚等各类专项整治,支持“厂中厂”标准化评估体系和管理标准建设,全年区级投入安全生产专项资金4623万元。二是保障社会治理水平有效提升。支持社会治理数字赋能,高标准建成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投入1.17亿元,支持公安技防二期、公共视频共享云平台等技防改造提升,支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传播与安全管理等建设。三是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完善农业生产支持政策,拨付农业生产用地发展方向调整工作奖补4032万元;支持实施“藏粮于地”战略,高标准推进“吨粮田”建设,安排区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1020万元;全年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等各类补贴1733万元。
(五)围绕科学精准防控,支撑保障有强度。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焦重点支持科学精准防控,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一是全力以赴支持防控能力建设。全年全区共拨付疫情防控资金14亿元,落实“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支持打赢多轮本土疫情遭遇战、阻击战,支持核酸检测基地、黄码医院、发热门诊等基础建设和设备投入,落实核酸检测、隔离酒店租赁和物资储备等资金,织密疫情防控网。二是优化机制提高防控保障效率。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疫情防控相结合的资金管理机制。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畅通资金拨付、紧急采购绿色通道。三是探索实践创新防控保障模式。创新“平战结合”理念,探索社会化融资建设模式,发挥国企作用,保障方舱医院、隔离酒店、健康驿站建设资金超10亿元。率先与金融机构建立“抗疫情、稳经济、进万企、促发展”战略合作,专项授信50亿元,有力助推我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三、落实区人大预算决议及财政管理改革工作
认真落实区人大预算决议要求,在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提效,全力促进财政平稳运行。
(一)强化收入组织,收入指标走在全市前列。积极应对疫情、经济、政策等多重挑战,统筹处理好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促进财政收入平稳运行的关系,多方面筹措资金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一是强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组织。健全协税护税联动机制,财税联动、上下联动,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创新开展财源建设,定期开展税源财源专题调研和税源回流专项行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始终位列全市前列。二是强化政府性基金收入管理。主动应对土地市场持续低迷,提前做好形势分析研判、应对预案落实等工作;紧盯年度出让任务,细化工作节点,加大欠缴地块资金清缴、新出让地块受让单位催缴力度,实现年内土地出让金应缴尽缴。三是强化非税收入挖潜增收。全面梳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免情况;全面摸排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进展情况;全面清理国有资产出租处置等非税资源;全面规范罚没收入征管行为,充分挖潜,主动作为,非税收入增幅创历史新高。四是强化收入来源拓展提升。在增收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通过积极争取新增债券、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措施,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保持财政支出盘子不减,较好地执行人代会批准的年度预算,充分发挥财政稳住经济大盘、支持疫情防控、保障发展民生的作用。
(二)深化改革创新,治理成效得到持续提升。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扎实推进财政改革、国企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水平、精细化水平。一是持续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围绕增强财政统筹能力、完善预算管理制度、防范财政运行风险,系统构建财政预算治理新框架。修订完善区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持续推进省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研究部署乡镇预算一体化工作,进一步规范医院收支管理。积极推进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统一财政票据系统全覆盖。依法履行政府采购监管职责,积极推进项目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实现集采项目“不见面开评标”常态化。二是持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财政监督。组织开展57个区级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价、7个专项资金绩效重点评价,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及时挂钩。创新建立区级产业扶持资金比对监管平台,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开展地方政府债券项目资金、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产业扶持专项资金、涉粮专项资金等重点领域资金的监督检查,督促问题整改落实,提高财政支出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三是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成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服务中心,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持续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助推区属国有企业不断做精主业、做大产业、做强企业。探索实践逆向混改新模式,促进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融合发展、优势互补。严格投资监管,出台《锡山区重大投资事项决策(审议)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审议项目16个,涉及金额31.8亿元。出台专项操作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参与经营性用地开发建设行为。四是持续创新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坚持以市场化的理念推动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转变财政直投、财政兜底等传统思维,全年完成15个项目的方案设计论证;推动EOD、片区开发等新型投融资模式的落地实践。
(三)切实防范风险,政府债务从严有效管控。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定期向人大汇报政府债务工作进展情况,支持人大依法对政府债务开展审查监督工作。一是深化全口径债务管理。在实施全口径债务限额、强化债务审批与融资成本管控的基础上,细化制定4大类 16项债务管理目标,进一步提高债务管理精细化水平,扎紧债务管理制度笼子,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二是加强政府性债务化解。科学制定化债计划,动态调整化债目标,压实主体责任,逐季逐月紧盯化债进度,确保政府性债务率风险等级在去年降等的基础上再下降一个等级。三是加快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制定《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指导意见》,推动平台公司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实施市场化转型整合,实现年内注销一批、整合一批、转型一批。持续推进区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研究将经营性国有资产,通过脱钩划转、资产处置、委托经营等方式,分类注入区属国有企业,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资产使用效益。
(四)关注基层运行,“三保”底线确保兜实兜牢。积极应对财政收支紧平衡状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一是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把好支出关口,在年初预算基础上,落实省市压降要求,除用于刚性支出以外,其他政府性专项较年初预算压减20%。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硬化预算约束、严控预算追加,严格落实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全年下达省市各类直达资金7.08亿元,均第一时间分配下达到相关部门。二是坚持兜牢基层底线。建立镇街财政平稳运行组织推进、督导联系、运行监测等机制,主动深入镇街开展调研活动,对各镇、街道的收支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研究分级管理机制,针对性采取库款调度、财力补助等措施,支持镇街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三是从严执行财经纪律。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积极配合省委巡视和区委巡察,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严格落实区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开展概算审查,强化现场实地核查。完善区本级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办法,进一步规范区级资金存放管理,保证财政资金保值增值。
总体看,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符合预期,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财政收入增收压力依然较大,各领域支出需求依然较多,收支“紧平衡”矛盾仍将持续,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仍需持续努力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第二部分 2023年预算草案
 一、2023年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和总体原则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不断加大财政资金资源统筹力度,着力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和服务保障成效,为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标杆区提供坚实保障。
总体原则:一是收入安排坚持实事求是、科学预测,合理预期收入增幅。二是支出安排坚持合理适度、量入为出,增强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三是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大力压减非必要、非急需的项目。四是预算管理坚持提升绩效、强化约束,将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管理流程,加强重点领域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2023年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结合宏观经济走势和我区实际,2023年,预计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39.6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45亿元,比2022年增长6%左右;上级补助16亿元;上年结余0.37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8亿元。预计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139.62亿元,其中: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6.62亿元(其中区本级支出51.11亿元),上解上级33亿元。
区本级支出51.11亿元,主要是安排区级机关人员支出20亿元、运转类专项支出1.65亿元、政府性专项支出29.46亿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23年,预计全区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117.64亿元左右,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15亿元(土地出让金收入112亿元、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3亿元);上级专项补助2亿元、上年结余0.64亿元。预计全区完成政府性基金总支出117.64亿元,其中:上解上级的乡村振兴省市统筹资金1.9亿元;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5.74亿元,其中区本级支出53.23亿元。
区本级支出53.23亿元,均为政府性专项支出。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经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批准,鉴于我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模较小,上缴国资收益的国有企业数量较少,根据《无锡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锡政发〔2022〕23号)文件精神,从2023年起,全区不再单独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由无锡市统一编制。
(五)开发区、商务区预算草案
1.开发区预算收支情况。2023年开发区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54亿元、增长6.5%左右,基金预算收入26.1亿元,专户管理非税收入0.36亿元,加上专项补助,减去专项上解,可形成地方财力50.6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力24.2亿元,基金预算财力26.1亿元,专户管理非税收入0.36亿元,全部安排支出。安排的支出中,基本支出4.41亿元;部门专项支出1.19亿元;全局性专项支出15.18亿元;基本建设、拆迁补偿、土地开发和偿债资金支出28.98亿元;预备费0.9亿元。
2.商务区预算收支情况。2023年商务区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11亿元,增长6.5%左右,基金预算收入33.93亿元,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0.52亿元,加上专项补助,减去专项上解,可形成地方财力49.7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力15.31亿元,基金预算财力33.93亿元,专户管理非税收入0.52亿元,全部安排支出。安排的支出中,基本支出5.88亿元,部门专项支出1.51亿元,全局性专项支出16.23亿元;基本建设、拆迁补偿、土地开发和偿债资金支出25.69亿元;预备费0.45亿元。
三、2023年深化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措施
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监控和评价,依托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落实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与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优先选择资金量大、影响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的专项(项目)资金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将重点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预算部门(单位),并按照相关规定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及政策调整相挂钩;督促指导预算部门(单位)认真开展绩效自评工作,组织对预算部门(单位)自评结果进行抽查复评,促使各预算部门(单位)更加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力争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第三部分 2023年财政保障重点及主要工作措施
2023年,全区财政系统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新一轮改革发展要求,积极作为、精准发力,切实增强财政对资源、资金的统筹能力,不断提高财政政策措施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充分发挥财政的基础性、制度性和保障性作用。
(一)立足“强实力”,开源节流增财力。一是全力以赴组织收入。围绕税源、费源、资源等各收入渠道,促进财政收入组织工作的精细化,推动财政收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健全财税部门、条块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财源税源的监测调度,从早抓起、稳字当头,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分析。做好潜在税源分析,突出协护税重点,主动对接服务重点企业。加强非税资源统筹,拓宽来源、提质增效、应收尽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构筑物质基础。二是切实加强财源建设。主动作为、主动争取,承担起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职责,继续开展好财源建设专项行动,逐月安排各板块特色财源税源走访调研,按季开展财源税源专题推进活动,结合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分板块、分行业、分类型、分企业研究财源建设专项扶持计划,将产业政策的绩效体现在财源建设的厚度上。三是统筹用好财政资源。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使用力度,统筹用好上级转移支付和本级预算资金,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定期组织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加大账户资金盘活力度。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加快低效、闲置资产出租、处置,盘活资产。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针对市政基础设施、农林水利、生态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进行梳理、申报,最大限度争取专项资金。
(二)立足“稳增长”,服务经济助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各类政策引导作用。围绕“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按照中央“财政政策加力,货币政策精准,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的要求,加强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一方面,做好上级政策的衔接落实,不折不扣将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类减税降费政策、中小微企业税收缓征缓缴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切实维护税收公平和财经秩序。另一方面,围绕强化产业政策引导性,做好我区产业政策的及时兑付和绩效评价工作,提高产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切实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聚焦产业层次更新迭代,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专项资金分配使用,为打造“四新四强”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聚焦科创生态构建,进一步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推动各类创新载体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大对一流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深入推动“锡山英才计划”,全力打造“引进来、留得住”的创新创业、留心留人生态圈。聚焦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支持落实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拓市场各项措施,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产业融合,支持生产性服务业提高能级、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支持大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进一步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财政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三是着力加大城乡发展保障力度。对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大力支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功能品质提升。立足提升城市能级,支持锡太高速、312国道快速化改造、新锡路北延、通江大道快速化改造一期、锡沪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先导段、华夏路北延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城乡精细管理,支持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标杆区十大专项行动,保障市政、环卫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推进背街小巷品质提升、“最干净厕所”创建、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四是持续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力度。制定出台《关于落实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有序实施,持续加大财政“三农”投入。
(三)立足“惠民生”,加强保障固基础。一是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多渠道安排就业创业资金,综合运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创业扶持、技能培训补贴等政策举措,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人群等重点群体就业。二是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围绕构建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社保补助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安排专项资金,完善临时救助、低收入家庭救助帮扶政策,扎实筑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三是支持打造更高水平“健康锡山”。支持深入实施“三名”战略,保障锡山中医院新院区、锡山人民医院东亭分院新(扩)建等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水平。支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一体贯彻优化防控新十条等措施要求,提升重大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倾心优化“一老一幼”服务。支持养老服务“提质”,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托育服务“扩容”,健全生育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体系,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五是不断强化文体教育供给支撑。支持文化惠民工程、全民健身运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各类活动有序开展,提高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支持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分级分类保障中小学、幼儿园等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巩固“双减”工作阶段性成果。
(四)立足“防风险”,强化监管保安全。一是全力推进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持续强化隐性债务化解,根据各板块综合财力、土地出让计划等科学制定化债计划,坚持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化债,切实做到用“真金白银”真实化债;探索隐性债务化解新途径,通过盘活存量资金、处置存量资产等方式用市场化手段规范化债,确保政府性债务规模和债务率不反弹。持续加强全口径债务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并刚性执行全口径债务管控等各类债务管理制度,强化债务审批,加强成本管控,规范融资行为,从严监管各类债务。二是全面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管理。完成各类经营性债务管控目标。严控经营性债务规模和成本,严控经营性债务增量。全面清理、整顿区镇(街道)各级融资平台公司,指导基层平台公司加快市场化转型,通过撤销清理、整合归并、注入优质经营性资产等方式,壮大融资平台公司资产规模,建立国有公司资产运行内生性增长机制,真正使平台成为自负盈亏、可持续发展的真正独立的市场化主体。三是全面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把握国家大政方针,紧扣主题,紧抓风口,强化金融产品创新,全力推进宛山湖片区、锡北运河综合整治EOD模式落地,大力推进东亭九里河北片区综合开发投融资模式创新,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公司债、可持续发展债、保障房项目收益债等新型债券融资品种,实现融资途径的多元化。全面完成镇街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推动存量资产REITs化,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实现滚动开发。四是全面落实发展安全高效统筹。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重点支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体系建设;支持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风险防控“四项机制”,深化平安无锡建设;支持基层财政提升“三保”综合能力,兜牢“三保”底线,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五)立足“促改革”,激发活力强监管。一是强化预算管理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实施意见精神,深化预算编制改革,探索推进零基预算管理,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优化力度,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深化预算绩效改革,探索推进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完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深化预算执行改革,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按规定压缩相关经费支出,加强重大项目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格执行年度预算,严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做到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业。深化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重点抓好镇(街道)预算平稳上线运行。二是强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出台全面加强国有企业监管的实施意见,加强出资人产权监管、运营监管和国有资本总量与结构的调控管理。持续推进区级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并通过脱钩划转、资产处置、委托经营等方式,分类注入区属国有企业,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资产使用效益。三是强化财政规范管理。持续抓好省委巡视、区委巡察的“后半篇”文章,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完善财政“大监督”机制,切实履行财政监督职责,紧盯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巡视巡察审计反馈问题、日常管理多发问题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监督结果运用,督促抓好问题整改,推动完善政策制度,将监督结果与预算执行及下年度预算安排等相挂钩。
各位代表,2022年全区克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新冠疫情和减税降费等带来的影响,再次实现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走在全市前列的目标任务,202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使命重大而光荣。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和指导下,认真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严格按照本次人代会审议的决议和要求,以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以赴做好全年财政工作,为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标杆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锡山新实践作出应有贡献。

区政府关于公布2022年度锡山区区长质量奖和质量管理优秀奖的决定
锡府发〔2023〕4号
开发区、商务区、台创园管委会,度假区管理办,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驻区各条线单位:
根据《锡山区区长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按照规定程序要求,经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区政府决定授予英特派铂业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宇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022年度锡山区“区长质量奖”;授予无锡统力电工有限公司、江苏知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度锡山区“质量管理优秀奖”。
希望获奖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坚持以质取胜,不断追求卓越,充分发挥质量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探索和实践先进质量管理经验、方法和模式,持续推动质量、效益双提升。全区各类企业、组织要以先进为榜样,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大力弘扬“四敢”精神,持续深耕质量领域,积极推动质量创新,进一步擦亮锡山质量品牌、塑造锡山质量形象,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锡山新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    
                                 2023年2月15日

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关于举办“2023无锡荡口民谣音乐节”活动的通知
锡府发〔2023〕6号
开发区、商务区、台创园管委会,度假区管理办,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驻区各条线单位:
“2023无锡荡口民谣音乐节”活动将于2023年4月1日-4月2日在鹅湖镇锡甘路东侧、中洲花锡樾北侧地块举办,活动由锡山区人民政府主办,锡山文商旅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活动期间预计日人流量2万人。
本次活动以民谣音乐文化为主题,拟邀请20余支国内顶级民谣乐队参与演出,为锡城百姓倾力打造一场视听盛宴。目前活动各项组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各相关责任单位要强化协作配合,凝聚宣传合力,营造浓厚氛围,切实做好安全保卫、筹备保障等各项工作,全力确保活动圆满举行。
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
2023年2月22日
    
区政府办公室(外事办)关于调整主任副主任分工的通知
锡府办〔2023〕3号
开发区、商务区、台创园管委会,度假区管理办,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驻区各条线单位:
根据人事变动,经研究,现就区政府办公室(外事办)主任、副主任分工调整通知如下:
华  晓同志:主持区政府办公室全面工作,牵头协调区政府交办工作及与区委办公室的联络工作;主持区政府外事办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宣传、统战、财务工作。
分管组织人事科、机要科、行政管理科。
沈  勇同志:主持区信访局全面工作。负责协助做好司法、政府法制、社会稳定方面工作。
分管综合三科。
陈建东同志:负责办公室综合文字、信息调研、政务督查、政府信息公开、政务网络管理工作。负责区政府常务会议秘书工作。
协助主任做好与区委办公室的联络工作。协助主任做好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宣传、统战、机要工作。
分管秘书科、督查科、政务公开科、信息调研科、区政务网络信息中心。
顾春新同志:负责协助做好科技、生态环境保护、民政、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双拥、农业和农村经济、乡村振兴、水利、供销、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事务方面工作。负责与区人武部办公室的联络工作。负责办公室工会工作。
分管综合四科、发展研究中心。
施俐臣同志:负责协助做好教育、卫生健康、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方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群团工作。
协助主任做好外事办日常工作。
分管综合五科、外事科。
陈涌浩同志:负责协助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房屋征收、城市管理、城乡规划、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方面工作。
分管综合二科。
马  俊同志(挂职):负责协助做好区政府常务工作以及发展改革、重大项目、企业上市、财政、国有资产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应急管理、审计、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统计、税务、金融、外事、对口支援与合作方面工作。负责与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的联络工作。负责办公室老干部工作。
协助主任做好区政府值班工作。
分管综合一科。
陈键翰同志(挂职):负责协助做好工业、信息化、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招商、市场监管、知识产权、通信、科技镇长团、文化、体育、旅游方面工作。
分管综合六科。
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月10日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锡山区加快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的通知
锡府办〔2023〕8号
开发区、商务区、台创园管委会,度假区管理办,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驻区各条线单位:
《锡山区加快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2月22日
锡山区加快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江苏省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苏中小组〔2022〕3号)、《无锡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锡政办发〔2022〕82号)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加快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专精特新”锡山十条)。通过培育发展一批专注核心业务、精于生产管理、技术产品独特、创新成效显著、市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加快构建“四新四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力争到2025年全区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200家、200家、50家。
一、大力支持企业研发创新。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注核心技术、深耕细分领域,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积极参与省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业强基以及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在全面执行国家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基础上,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以再按25%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标准给予适当奖补。支持我区企业在创新资源密集的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创新孵化中心、研发机构,对符合条件并获得市级运营补助的项目,分三年按市级标准的50%给予总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区级配套运营补助。(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税务局)
二、推动企业智改数转。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免费诊断与精准评估服务。降低技改扶持门槛、提高享受补助比例,对技术和设备投资额300万以上的智能化改造项目,符合条件并列入市级补助项目的按不超过其技术和设备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含市级补助),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鼓励企业加大对物联网、5G、车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产品产业化项目投入,对完成技术和设备投资额500万元以上且形成销售的产业化项目,符合条件并列入市级补助项目的按不超过其技术和设备投资额的8%给予补助(含市级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开发区、商务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定期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调研,建立全区“专精特新”企业信贷需求清单库,及时推送驻区金融机构。鼓励驻区金融机构将更多资源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倾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推广用好光大银行授信额度50亿元的“专精特新”专项贷等金融产品。鼓励银行机构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不低于30个基点的内部转移定价优惠或经济利润补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银行机构匹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给予企业专项信用评级支持,为有需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企业无还本续贷;优先推荐使用“锡科贷”等金融产品。发挥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锡山服务点作用,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使用转贷应急资金开辟绿色通道。(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财政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局)
四、支持企业直接融资。以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为重点,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高效对接。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辅导,采用“一企一策”专项协调机制,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对于IPO企业分阶段给予最高500万元区级奖励。通过市场化机制开发更多适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债券品种,鼓励申报发行企业增信集合债券,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支持。(责任部门: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开发区、商务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进具有引领性、原创性、突破性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锡山英才计划”并推荐申报“太湖人才计划”,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进的各类人才,经市、区两级人才分类认定后,按规定享受人才子女入学、健康保障、地方贡献奖励等服务政策。加大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对获评省、市“企业首席技师”“技术能手”和区“锡山工匠”称号的人才给予表彰奖励。(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办>、区科技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总工会)
六、保障企业要素需求。进一步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用地保障力度,对因增资扩产需要新增用地需求的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先列入用地指标计划,在新增工业用地项目准入评审中予以适当加分,在不低于区级标准的前提下,可对土地投资强度、亩均产出、能耗总量、环境容量等指标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经报批后,通过厂房加层、老厂改造、内部整理等途径增加容积率,提高土地利用率,对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不增收土地出让金。针对暂时无法保障新增用地需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将老旧厂房等存量产业空间改造为企业研发或生产用房,鼓励板块建设并利用好存量的高标准工业厂房,允许根据出让合同约定分割登记和转让。(责任单位:锡山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锡山生态环境局,开发区、商务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七、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于首次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30万元、10万元的区级一次性奖励;对通过复审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15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区级一次性奖励。对外地迁入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内其他市迁入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更新属地信息并分别经工业和信息化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审核通过后,迁入当年视作首次获评进行奖励。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我区工业企业资源利用评价系统中可直接认定为A类企业并享受政策优惠。(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开发区、商务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八、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落实《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通知》(苏财购〔2022〕45号)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上,400万元以下的货物、服务和工程采购项目,适宜中小企业提供的,采购人要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超过400万元的货物、服务和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采购人要预留该部分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4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优先考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行政审批局,开发区、商务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九、加强全流程服务。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备“一对一”服务专员,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精准执法+优化服务”,主动为企业提供“容错支持”,对轻微违规行为,采取主动指导、提醒改正等措施,对符合法定不予处罚、从轻处罚条件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灵活运用说理教育、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方式,统筹开展部门联合执法,最大限度减少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确保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在应急保供、有序用电、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错峰生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等工作中,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先保障生产要素供给。推动产业协作配套,帮助企业快速适配供应商,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便利。(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应急局、锡山生态环境局、区税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司法局、区工商联,开发区、商务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十、注重典型宣传推广。充分挖掘我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先进典型,树立和表彰一批深耕细分领域多年的优秀企业家和优秀企业,综合运用融媒体、报刊、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渠道及时宣传相关典型案例,弘扬“专精特新”制造文化。强化专精特新“千企入库”培育工程,引导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专精特新”荣誉,擦亮锡山“专精特新”培育工作品牌。(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工商联,开发区、商务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本政策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负责解释。各镇(街道)扶持资金由区级财政承担,开发区、商务区扶持资金按现行财政体制自行承担。同类政策按“就高不重复”原则执行。
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工作动态
锡山27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
正月初七,春节假期后第一天,锡山以昂扬斗志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全面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以“四敢”实践全力冲刺 “开门红”!1月28日上午,全区重大产业项目暨中欧智能装备产业园(南区)开工仪式举行。总投资274亿元的27个项目集中开工,吹响新一年“项目建设突破年”进军号角,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不断汇聚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锡山新实践的磅礴力量。

全区实现网络零售额2.2亿元 “乐享新春”锡山促消费活动圆满收官
春节期间,锡山区积极响应无锡市2023太湖购物节“乐享新春”促消费系列活动,聚焦商贸、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围绕春节、元宵两个重要消费节点,构建“1+3+3N”活动框架,开展了30多场新春消费促进活动,着力营造热闹喜庆、暖心实惠、欢心过大年的浓厚春节消费氛围。据监测统计,春节期间(1月21日-2月5日),全区重点监测的10家商贸企业销售额2.85亿元,同比增长2.6%。全区实现网络零售额2.2亿元,同比增长6.9%。2023“花样生活”无锡年宵花节暨“前兔似锦”锡山百店网上年货节活动分两轮发放500万元惠民券,在锡城首发数字人民币惠民券,40家商户搭建线下年货市集。

2023锡港乡情恳谈会举行
2月22日下午,“拥抱大湾区 携手向未来”2023锡港乡情恳谈会在香港举行。120多位在港乡贤、客商和专家教授欢聚一堂,赓续“锡港一家亲”的深厚情谊,书写“双湾”融合新篇章。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香港友好协进会会长、香港江苏社团总会创会会长、香港锡山同乡联谊会永久荣誉会长唐英年,香港中联办九龙工作部副部长李文彬,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无锡商会荣誉顾问、长江制衣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永棋,香港立法会议员、九龙城区居民联会主席杨永杰,香港江苏社团总会常务副会长、香港星岛新闻集团行政总裁兼社长蔡晋等出席活动。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无锡海外联谊会会长周常青,区委书记方力,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爱军出席活动。副区长陆晓波主持会议。

道德讲堂唱响文明锡山“好声音”
2月20日,锡山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凝聚志愿服务磅礴之力”道德讲堂活动在厚桥街道举行,拉开全区2023年度道德讲堂序幕。 此次活动由区委宣传部(网信办)、区文明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厚桥街道承办。 市民们积极参与其中,以“献礼歌、悟精神、学模范、述摘编、树典型、展风采”等形式,一起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倡导好风尚,让道德讲堂成为干群共同的“精神课堂”。 2023年,锡山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内容优化、形式创新力度,构筑向上向善精神家园,使道德讲堂成为城市“道德能量场”。

2023年“彩虹计划”阅读活动正式启动
2月23日,“阅读新时代 一起向未来”锡山区残疾人读书分享会暨2023年“彩虹计划”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在东北塘街道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举行,积极响应全省残疾人读书走基层、无锡市残疾人励志宣讲、锡山区百场阅读活动,组织引导广大残疾人积极参加读书活动,倡导“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推进全社会文化自信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