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教育局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南京大学与天一中学启动“共育计划”

  9月17日,南京大学与天一中学在天一科学院正式启动“共育计划”,“地球与空间科学学习中心”正式揭牌,《地球与空间科学探究课程》正式开课。

  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志林与天一中学校长朱卓君共同宣布,“南京大学·天一中学共育计划”正式启动,共同为南京大学·天一中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习中心”揭牌并宣布南京大学·天一中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探究课程》正式开课,天一中学朱卓君校长为南大导师和授课教师颁发聘书并赠送天一金苹果。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嘉宾和师生代表有: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志林、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李浩、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书记毛予倩(共建院系代表)、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程鑫(授课教师代表)、国际处出国境办公室主任及无锡招生组副组长唐军,天一中学校长朱卓君率校领导和教务处等中层、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高二全体选课学生。

  启动仪式上,朱卓君校长强调: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双新”课程改革,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天一中学一直着力于育人方式改革的探索。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区域的优势,提出了“协同育人”的理念,构建了“三高协同”育人新方式,特别加强了天一中学与高校院所的合作。

  朱校长说,南京大学是众多合作高校中的佼佼者,具有突出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大学和中学的共同追求。在中学开设大学课程,是实现大学与中学衔接贯通的有效途径。这是一门跨学科、专业性、高品质的课程,集结了南大一批优秀教授来天一授课,让天一学子有幸领略大师风采,必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将来有志于国家基础学科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加强普通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探索双新课程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备,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大气科学学院/ 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与江苏省天一中学(教务处、自主学习研究所、地理组、地球与空间科学社团集群、天文社、气象社、矿石社、地理社)共同决定,以地球与空间科学为首个合作项目,启动共育计划。双方将在“三高”协同育人新模式的指导下,共同开展中学教师培训、学生课程指导等教育教学活动,并进一步完善育人新模式的理念、机制、课程和方式。

  基于“三高”协同育人新模式,以学科融合、人才培养贯通、全面育人等为主要抓手,立足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地理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结合物理、数学、计算机、通用技术等相关内容,基于天一天文社创办及运营的宝贵经验,学校先后创建了气象社、矿石社、地理社等社团,并在天一科学院的框架内,以地球与空间科学社团集群的模式进行运作。

  此次,与南京大学的合作,地球与空间科学社团集群正式升级改造为南大·天一“地球与空间科学学习中心”。此次升级,将有利于天一中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类教育资源的丰富化和多样性,满足相关学生的发展需求;有利于高中选科与高校招生的衔接,促进地球与空间科学未来人才在高中阶段的早期发现和培养;有利于学校教育符合社会人才需求,更有利于学校教育推动地球科学类产业的创新发展。

  南大·天一《地球与空间科学探究课程》集结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地理科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天文科学、空间科学的优秀师资力量,将围绕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海洋、地理信息技术等专题,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授课专家的研究课题,以项目学习的形式展开。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将不仅加深对大学专业设置和相关学科发展的了解,而且将系统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掌握相关的研究技能、形成了学科的思维方式,在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大前提下,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第一讲是由程鑫教授带来的《太阳风暴与地球安全》。程教授从历史上关于太阳黑子最早的记录-公元前28年的《汉书·五行志》开始,到17世纪人类开始使用望远镜观测太阳,再到当前21世纪的科学研究,系统介绍了太阳科学的发展历史。以程教授所做的研究课题为案例,介绍了当前太阳科学研究的地磁暴、日冕加热机制等前沿热点和空间卫星观测、地球环境监测等方式方法,并分享了许多太阳科学数据库和程序资源供同学们进一步开展自主学习。

  据悉,天一天文社在太阳科学基础研究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近五年来,已有3篇太阳科学相关科学研究论文发表在《天文爱好者》《地理教学》等国内顶尖科普杂志及核心学术期刊。相信,程教授的课程将更好的指引天一学子了解太阳,研究太阳,甚至走上太阳科学、空间科学专业研究之路。